枸杞葉

枸杞葉朗讀

枸杞葉中藥材詳解

枸杞葉

《中藥大辭典》:枸杞葉

拼音注音
Gou Qǐ Ye
別名

地仙苗(《日華子本草》),甜菜(《本草圖經》),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壽堂經驗方》),枸杞苗(《綱目》),枸杞菜(《生草藥性備要》),枸杞頭(《江蘇植藥志》)。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茄科植物枸杞寧夏枸杞嫩莖葉。春、夏采收。

化學成分

日本產枸杞葉含甜菜鹼、芸香甙、維生素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硫胺素抑制物(此抑製作用可為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所消除);干葉的熱水浸出液中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極少量的琥珀酸、焦谷氨酸、草酸及多量的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歸經

《要藥分劑》:"入心、肺、脾、腎四經。"

性味

苦甘,涼。

1《藥性論》:"味甘,平。"

2《千金·食治》:"味苦,平,澀,無毒。"

3《綱目》:"苦甘,涼。"

注意

《藥性論》:"與奶酪相惡。"

功能主治

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1《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明目;若渴可煮作飲,代茶飲之;發熱諸毒煩悶,可單煮汁解之,能消熱面毒;主患眼風障赤膜昏痛,取葉搗汁注眼中。"

2《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3《口華子本草》:"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

4《綱目》:"去上焦心肺客熱。"

5《生草藥性備要》:"明目,益腎虧,安胎寬中,退熱,治婦人崩漏下血。"

6《本經逢原》:"能降火及清頭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2~8兩;煮食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復方

1治五勞七傷,房事衰弱: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蔥白等,調和食之。(《聖惠方》枸杞粥方)

2治陽氣衰,腰腳疼痛,五勞七傷:枸杞葉一斤,羊腎一對(細切),米三合,蔥白十四莖。上四味細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聖濟總錄》枸杞羊腎粥)

3治急性結膜炎:枸杞葉二兩,雞蛋一隻。稍加調味,煮湯吃,每日一次。(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4治跟澀痛,兼有翳者:枸杞葉二兩,車前葉二兩。上件藥熟挼之,使汁欲出,又別取大桑葉三兩,重裹之,懸於陰地,經宿,乃輕壓取汁,點目中,不過三,五度瘥。(《聖惠方》枸杞汁點眼方)

5治視力減退及夜盲:枸杞菜二兩,柄貓草一兩,夜明砂三錢,豬肝四兩。水煎服。(《陸川本草》)

6治痔瘡炎腫:鮮枸杞莖葉一握。煎湯熏洗。(《福建民間草藥》)

7治年少婦人白帶:枸杞尖作菜,同雞蛋炒食。(《滇南本草》)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枸杞葉

拼音注音
Gou Qǐ Ye
別名

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頭

英文名
Leaf of Chinese Wolfberry, Leaf of Barbary Wolfberry, Leaf of Matrimonyvine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枸杞寧夏枸杞嫩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ium chinense Mill.Lycium barbarum L.

采收和儲藏:春季至初夏採摘,洗淨,多鮮用。

原形態

落葉灌木,植株較矮小,高1m左右。蔓生,莖幹較細,外皮灰色,具短棘,生於葉腋,長約0.5-2cm。葉片稍小,卵形、卵狀鞭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0.5-2.5cm,先端尖或鈍,基部狹楔形,全緣,兩面均無毛。花紫色,邊緣具密緣毛;花萼鍾狀,3-5裂;花冠管產和裂片等長,管之下部急縮,然後向上擴大成漏斗狀,管部和裂片均較寬;雄蕊5,著生花冠內,稍短於花冠,花花丁字形著生,花絲通常伸出。漿果卵形或長圓形,長10-15mm,直徑4-8mm,種子黃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鑒別

性狀鑒別 單葉或數處葉簇生於嫩枝上。葉片皺縮,展平後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6cm,寬0.5-2.5cm,全緣。表面深綠色。質脆,易碎。氣微,味苦。

歸經

歸肝;脾;腎經

性味

味苦;甘;性涼

注意

《藥性論》:與奶酪相惡。

功能主治

補虛益精;清熱明目。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60-240g;或煮食;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