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土

甘土朗讀

甘土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甘土

拼音注音
Gān Tǔ
別名

白單、白墡《石藥爾雅》),膨潤土(《黑龍江中藥》)。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硅酸鹽類礦物蒙脫土、漂白土或其混合物。

原形態

1蒙脫土

呈土狀。白色、灰綠色或粉紅色。有滑膩感。吸水性強,體積能隨吸水而脹大,但在加熱後又可失去所吸之水分。系凝灰巖或其他火山岩在鹼性水的作用下蝕變而成。

2漂白土

呈分散狀,具油膩感。顏色由淺灰、綠灰至近黑色。入水中即成粉末。

性味

《本草拾遺》:"無毒。"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遺》:"主草葉諸菌毒。熱湯末和服之。"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甘土

拼音注音
Gān Tǔ
別名

白單、白墡、丹道、土精

英文名
Montmorillonite
出處

出自《本草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粘土巖膨潤土。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ntmorillonite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凝灰巖或其他火山岩在鹼性水的作用下蝕變而成。

資源分佈: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浙江等地。

原形態

膨潤土為以蒙脫石為主要組分的粘土。

蒙脫石 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常呈隱晶質土狀塊體,有時為小鱗片狀、球粒狀。白色,或為淺灰、淺紅、淺綠等色。條痕白色。土狀光澤。肉眼見不到其一組完全解理。硬度1-2。塊體柔軟、有滑感。相對密度2-2.7。加水膨脹,體積可增大幾倍,並變成糊狀物。具很強的吸附力和離子交換能力。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土塊狀,白色或灰色,有的因含雜質而染成淺粉紅色。不透明;土狀光澤。硬度低,指甲可刻劃成痕。具強吸水性,舐之有吸力。置水中即膨脹,繼而崩散成細粒或粉。具滑膩感。微有土腥氣,味淡。以色白、具滑膩感、吸水力強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微帶淺綠色。微晶質、隱晶質蒙脫石往往均勻分佈著微粒狀其他粘土質礦物,如石英、巖屑粉等礦物,粒徑一般在0.001mm以下。微晶質蒙脫石往往似葉脈狀、網狀分佈於岩石中,局部尚見到斑塊狀、鱗片狀;鱗片狀粒徑在0.002mm。

蒙脫石含量70%-80%。其他粘土質礦物:隱晶石英、微晶石英、水雲母及其他微晶礦物含量30%-20%。

化學成分

蒙脫石為(Al,Si)4O10(OH)2·nH2O。漂白土化學組成與高嶺土(Kaolinite)相近,即近似於Al2O3·2SiO2·2H2O。另有認為是x[9SiO2·6(Mg,Fe2+,Ca)O·12H2O]+y[9SiO2·2(Al,Fe3+)2O3·12H2O]。總之,甘土主要成分是水化硅酸鋁及少量鈣、鎂和亞鐵。

歸經

肺;大腸經

性味

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食物或菌類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溫開水調勻,飲服300-500ml。

各家論述

《本草拾遺》:生草葉諸菌毒。熱湯末和服之。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