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鶴

飛來鶴朗讀

飛來鶴中藥材詳解

飛來鶴

《全國中草藥彙編》:飛來鶴

拼音注音
Fēi Lai He
別名

隔山消、隔山撬[四川]、白何首烏[江蘇、江西]、野紅苕、羊角籐、土白蘞、萬世竹、剪蛇珠、山步虎、野蕃薯

來源

為蘿籐科牛皮消屬植物飛來鶴(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根;夏、秋采收全草,洗淨泥土,曬乾備用。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林緣或路旁。常纏繞其他植物生長。我國長江下游地區均有分佈。

原形態

多年生蔓性草本,長可達3米,全株被柔毛。地下宿根肥厚呈塊狀,外皮黑褐色。莖纏繞,下部木質化,上部多分枝。葉對生,葉柄扁圓形,長3~5厘米;葉片寬卵形或寬心形,長4~10厘米,寬3.5~9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兩側呈耳狀,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白綠色。夏、秋於葉腋開多數黃白色小花,集成傘房狀聚傘花序,花萼近於5全裂,裂片條狀披針形,花冠5深裂,裂片廣披針形,均向下反折;副花冠5裂,與雄蕊基部連合呈鑽狀披針形,高出柱頭之上,內外均有突起的附屬物;雄蕊5,花絲連合成管狀,花藥著生在柱頭周圍,先端有白色呈半圓形的薄膜蓋覆柱頭,藥有2室,每室各有一黃色卵形花粉塊,鄰接2藥的各室中的一花粉塊以一載粉塊器的二臂相連;雌蕊1,子房上位,為2分離心皮所組成。蓇葖果細長角狀,長約11厘米,寬約1.2厘米,兩端窄尖,熟時一側開裂。種子多數,頂端有一簇白色長毛。

化學成分

含痙攣性的蘿藦毒素(cynanchotoxin)。

性味

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健胃消積,解毒消腫。用於食積腹痛,胃痛,小兒疳積,痢疾;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根或全草搗爛敷患處。

備註

1、過量發生中毒症狀和解救方法:中毒後有流涎、嘔吐、癲癇性痙攣,強烈抽搐,心跳緩慢等症狀。在未出現痙攣前,可催吐、洗胃及導瀉;內服蛋清、牛奶或活性炭,並服鎮靜劑預防痙攣發生;如已經發生痙攣則可針刺人中、合谷、湧泉等穴位,注射苯巴比妥或可樂靜,用水合氯醛灌腸,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必要時給氧和對症治療。

2、江蘇省部分地區以本種作何首烏用。

3、近緣植物日本牛皮消Cynanchum caudatum Maxim.的根中,過去認為含有蘿藦毒素,後經研究,證明含有強心甙,由牛皮消甙元(cynanchogenin C27H40O6)與D-加大麻糖(D-cymarose)組成;並含另一種甙,分解生成潘奴波甙元(penupogenin)。因此,飛來鶴中所含的蘿藦毒素是否亦是強心甙,只得進一步研究。主產日本,我國不產,過去國內文獻記載有此種,多系誤定。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飛來鶴

拼音注音
Fēi Lai He
別名

奶漿籐(《天寶本草》),牛皮凍、野紅苕(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莖葉。6~8月采,曬乾。本品易生蟲霉,宜勤翻曬。

生境分佈

生長於山坡樹林下或路旁。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南至廣東均有分佈。產江蘇、江西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纏繞草本,全體有微柔毛。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廣卵形,寬5~11厘米,先端尖,全緣,基部深心形,兩側呈圓耳狀下延或內彎。聚傘狀花序臃生,花黃白色;萼與花冠各5深裂,裂片向下反捲;副冠5,鑽狀披針形,高出柱頭;雄蕊5,著生於花冠基部,花絲連成筒狀,藥附著於柱頭周圍;雌蕊由2心皮組成。蓇葖果長約11厘米,寬約1.2厘米,成熱時沿一側開裂。種子卵形而扁,褐色,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長絨毛。花期8~10月。果熟期11月。

性狀

乾燥莖葉,全體呈淡黃褐色。莖細而長,呈圓柱形,具多數細縱線,中空;質脆易折斷;橫斷面黃白色,纖維狀,皮部與木質部脫離,木質部組織疏鬆,有多數小孔,中心為孔洞。葉多皺縮,綠褐色,質薄而脆,味甘微辛。以乾燥、無雜質、顏色淡綠者佳。

性味

《江西中藥》:"甘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天寶本草》:"下乳。"

《江西中藥》:"治瘰疬,久服有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