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子

蒼耳子朗讀

蒼耳子中藥材詳解

《中國藥典》:蒼耳子

拼音注音
Cānɡ ěr Zǐ
別名

蒼耳、老蒼子、蒼子、葈耳、蒼刺頭、毛蒼子、癡頭猛、羊帶歸

英文名
FRUCTUS XANTHII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乾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乾燥,除去梗、葉等雜質。全草亦可入藥。

性狀

本品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分離或相連,基部有果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

毒性

蒼耳幼苗有劇毒!切勿採食。蒼耳的莖葉中皆有對神經及肌肉有毒的物質。中毒後全身無力、頭暈、噁心、嘔吐、腹痛、便閉、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手腳發涼、脈搏慢。嚴重者出現黃疸、鼻衄,甚至昏迷,體溫下降,血壓忽高忽低,或者有廣泛性出血,最後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解救方法:輕度中毒者應暫停飲食數小時至一天,在此期間大量喝糖水。嚴重者早期可洗胃,導瀉及用2%生理鹽水高位貫腸,同時注射25%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500毫升;預防出血,可注射維生素K及蘆丁;必要時考慮輸血漿;保護肝臟;可服枸櫞酸膽鹼,肌肉注射甲硫氨基酸;低脂飲食。民間也有用甘草綠豆湯解毒的可配合使用。

貯藏

置乾燥處。

炮製

蒼耳子:除去雜質。

炒蒼耳子:取淨蒼耳子,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黃褐色,去刺,篩淨。

歸經

歸肺經。

性味

辛、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

蒼耳子:散風除濕,通鼻竅。用於風寒頭痛,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濕痺拘攣。

蒼耳草:子宮出血,深部膿腫,麻風,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

蒼耳子3~9g;蒼耳草1~2兩。

備註

蒼耳蠹蟲為寄生於蒼耳草莖中髓部的一種小蟲。外用治療瘡。取蒼耳蠹蟲浸麻油中,用時取出蟲2~3條,搗爛外敷。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蒼耳子

拼音注音
Cānɡ ěr Zǐ
別名

檯耳實(《本經》),牛虱子(《貴州民間方藥集》),胡寢子(《藥材資料彙編》),蒼郎種、棉螳螂(《江蘇植藥志》),蒼子、胡蒼子(《東北藥植志》),餓虱子(《廣西中藥志》),蒼棵子、蒼耳蒺藜(《陝西中草藥》)。

出處

《千金·食治》

來源

為菊科植物蒼耳總苞的果實。8~9月間果實成熟時摘下曬乾;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實,除淨雜質,曬乾。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均產。主產山東、江西、湖北、江蘇等地。

性狀

乾燥帶總苞的果實呈紡錘形成橢圓形,長約1~1.7厘米,直徑4~7毫米。表面黃綠色、棕綠色或暗棕色,著生多數長約2毫米的鉤刺。一端有2根較粗大的尖刺,分離或相連,外皮(總苞)堅韌,內分2室,各藏1個小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果皮灰黑色,紙質,一端具1刺狀突起的柱基;種子淺灰色,種皮膜質,內有子葉2片,胚根位於尖端。氣微弱,味微苦、油樣。以粒大飽滿色黃綠者為佳。

毒性

我國北方某些地區,偶有誤食蒼耳子或蒼耳子芽而引起中毒者。服蒼耳子有生吃的,有炒熟或煮熱的,也有、水煮後喝湯的。服食量最少的僅5~6粒(兒童),多的達3000克;服蒼耳子芽50~2000克不等。中毒反應輕重不一。一般有頭暈、頭痛、懶動、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發熱、顏面潮紅、結膜充血、蕁麻疹等;嚴重者可出現煩躁不安或終日昏沉嗜睡,進而昏迷、抽搐,心動過緩,血壓升高,黃疸,肝腫大,肝功能損害,出血,尿常規改變或少尿,眼瞼浮腫等。乃因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肝臟、腎臟損害所致。中毒者如能及時而有效的進行救治,大多能迅速恢復。少數中毒嚴重或搶救不及時者,可因肝細胞大量壞死而致肝昏迷,以及腎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化學成分

果實含蒼耳子甙1.2%、樹脂3.3%,以及脂肪油、生物鹼、維生素C和色素等。乾燥果實含脂肪油9.2%,其脂肪酸中亞油酸占64.20%、油酸26.8%,棕櫚酸5.32%、硬脂酸3.63%。不皂化物中有蠟醇,β-,γ-,和ε-谷甾醇,丙酮不溶脂中卵磷脂占33.2%,腦磷脂占66.8%。

種仁含水6~7%,脂肪油40%,其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64.8%、油酸26.7%、硬脂酸7.0~7.5%、棕櫚酸1.5~2.0%,並含β-谷甾醇和豆甾醇。種殼含戊聚糖15.86%,可作制糠醛的原料。

藥理作用

蒼耳子有毒。經分析,蒼耳子油(曾加熱到120』C)及其所含蛋白質(不溶於水且在提取過程中變性者)無明顯毒性,而從脫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劑毒性很大。從水浸劑中分離出一種甙類,可能是蒼耳子的主要毒性成分。水浸泡後之殘渣則毒性減少或無毒性。經高熱處理後,如炒焦炭化,可破壞其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0.93克/公斤,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對不同途徑給藥的中毒表現基本相同,如活動減少,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呼吸不規則,死前呼吸極度困難,伴有陣發性驚厥。病理組織學檢查,發現各種動物中毒後損害的主要臟器,除程度上的差異外,基本病變相同。肝臟退行性變或壞死;腎臟曲管上皮濁腫,管腔內有蛋白管型;肺和腦充血、水腫,心臟輕度濁腫。其中肝損害最為嚴重,與四氯化碳損害相似,故認為種仁浸劑中毒的主要原因為肝臟壞死,繼發的腦組織水腫所致的驚厥,可能為死亡的直接原因。異丙秦對中毒的家兔及豚鼠有預防及治療的效果。磷脂、dl-甲硫氨基酸、胱氨酸、維生素C,維生素K3、維生素B12、苯海拉明、氨茶鹼或葡萄糖亦有一定的效果。士的寧對家兔亦有一定療效。阿托品、可拉明、氯丙秦、巴比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則無效。也有人認為,動物中毒後發生的強烈陣發性驚厥,與蒼耳子中所含的甙類物質使血糖顯著的降低有關,注射大量葡萄糖,可緩解驚厥並延長壽命。蒼耳子作成的酊劑能增強蛙的呼吸運動。大量即抑制呼吸。

蒼耳子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其丙酮或乙醇提取物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也有抑菌作用。

炮製

揀盡雜質,去刺,篩去灰屑,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歸經

入肺、肝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2《玉楸藥解》:"入足厥陰肝經。"

3《本草求真》:"入肝、脾。"

4《會約醫鏡》:"入肝、腎二經。"

性味

甘,溫,有毒。

1《本經》:"味甘,溫。"

2《別錄》:"苦。"

3《品彙精要》:"味苦甘,性溫,有小毒。"

注意

血虛之頭痛、痺痛忌服。

1《唐本草》:"忌豬肉、馬肉、米泔。"

2《本草從新》:"散氣耗血,虛人勿服。"

功能主治

散風,止痛,祛濕,殺蟲。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濕痺,四肢攣痛,疥癩,瘙癢。

1《本經》;"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痺,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

2《本草拾遺》:"浸酒去風,補益。"

3《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腰腳。治瘰疬、疥癬及瘙癢。"

4《本草蒙筌》:"止頭痛善通頂門,追風毒任在骨髓,殺疳蟲濕匿。"

5《本草正》:"治鼻淵。"

6《本草備要》:"善發汗,散風濕,上通腦頂,下行足膝,外達皮膚。治頭痛,目暗,齒痛,鼻淵,去刺,"

7《玉楸藥解》:"消腫開痺,洩風去濕。治疥癘風瘙癮疹。"

8《要藥分劑》:"治鼻息。"

9《會約醫鏡》:"療諸痔。"

十《本草再新》:"治目痛。"

用法用量

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復方

1治諸風眩暈,或頭腦攻痛:蒼耳仁三兩,天麻、白菊花各三錢。(《本草匯言》)

2除風濕痺,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搗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食醫心鏡》)

3治大麻風:蒼朮一斤,蒼耳子三兩。各為末,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二錢。忌房事三月。(《洞天奧旨》)

4治疥癩,消風散毒:蒼耳子炒蜆肉食。(《生草藥性備要》)

5治婦人風瘙癮疹,身癢不止:蒼耳花、葉、子等分,搗細羅為末。每服以豆淋酒調下二錢。(《聖惠方》)

6治鼻流濁涕不止:辛夷半兩,蒼耳子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半錢。上並曬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後調服。(《濟生方》蒼耳散)

7治目睹、耳鳴:蒼耳子半分。搗爛,以水二升,絞濾取汁,和粳米半兩煮粥食之,或作散煎服。(《聖惠方》蒼耳子粥)

8治牙疼:蒼耳子五升,以水一鬥,煮取五升,熱含之,疼則吐,吐復含。無子,莖、葉皆得用之。(《千金翼方》)

9治療瘡惡毒:蒼耳子五錢。微炒為末,黃酒沖服;並用雞子清塗患處,疔根拔出。(《經驗廣集》蒼耳酒)

臨床應用

1治療腰腿痛

將蒼耳子製成30%針劑,每次用2~4毫升於痛點注射,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用於腰部扭傷、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肥大性腰椎炎、腰椎隱裂等引起的腰腿痛計163例,總有效率達89%。奏效快者1次注射後即減輕,一般3~5次奏效。對急性腰部扭傷或腰肌藶損療效較好;對由於骶椎隱裂及肥大性腰椎炎所致的腰痛,療效不穩定。

2治療變態反應性鼻炎

用藥後多數患者症狀消失或改善,或發作減少。鼻腔粘膜除少數由蒼白變為輕度充血外,多數未發現明顯變化。用法:蒼耳子焙成深棕色後研粉,每次3~5克,日服3次,連服2周。或將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劑(每丸含藥粉3克),每次1~2丸,日服3次,連服2周,必要時可服3周至2個月。亦可將藥粉用酒精浸提製成片劑(每片相當於原生藥1.5克左右),每服2片,每日3次,連服2周左右。少數患者服藥後有輕度腹瀉、腹脹痛,以及輕微頭痛、全身無力等。

3治療慢性鼻炎

取蒼耳子30~40個,輕輕捶破,放入清潔小鋁杯中,加麻油1兩,文火煮開,去蒼耳,待冷後,傾入小瓶中備用。用時以棉簽飽蘸藥油塗鼻腔,每日2~3次,兩周為一療程。治療207例,除3例無效、12例未堅持用藥外,余均治癒,臨床症狀完全消失。隨訪時間最長的已達3年,未見復發。

4治療瘧疾

鮮蒼耳子3兩,洗淨搗爛,加水煎15分鐘,去渣,打入雞蛋2~3個於藥液內煮熟。於瘧疾發作前將蛋與藥液一次服下。如1次未癒,可按上法再服。

5治療腮腺炎

蒼耳子加水煎服,每日4次,連服3天。新生兒每天1錢,1~2歲1.5錢,以後每大2歲增加1.5錢,14歲以上1~1.5兩。一般輕症服2~3天即可,重症可配合蒼耳草葉搗敷患處。有合併症者宜配合其它療法處理

6治療下肢潰瘍

蒼耳子炒黃研末2~4兩,生豬板油4~6兩,共搗如糊狀。用時先用石灰水(石灰1斤,加開水8斤沖泡,靜置1小時吸取上清液)洗淨創面,揩乾後塗上藥膏,外用繃帶包紮。冬季5~7天;夏季3天更換敷料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蒼耳子

拼音注音
Shēnɡ ěr Zǐ
別名

葈耳實、牛虱子、胡寢子、蒼郎種、棉螳螂、蒼子、胡蒼子、餓虱子、蒼棵子、蒼耳蒺藜、蒼浪子、老蒼子

英文名
Siberian Cocklour Fruit, Fruit of Siberian Cocklebur
出處

出自《千金·食治》。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蒼耳,有毒部位,全株;以果實為最毒;鮮葉比干葉毒,嫩葉比老葉毒。中毒解救方法:輕度中毒者應暫停飲食數小時至一天,在此期間大量喝糖水。嚴重者早期可洗胃、導瀉及用2%生理鹽水高位灌腸,同時注射25%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500mg;預防出血可注射維生素K;必要時考慮輸血漿;保護肝臟,可服枸櫞酸膽鹼,肌肉注射甲硫氨基酸;低脂飲食。民間用甘草綠豆湯解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蒼耳工蒙古蒼耳帶總苞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ex Widder 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

采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由青轉黃,葉已大部分枯萎脫攻時,選晴天,割下全株,脫粒,揚將,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邊、溝旁、田邊、草地、村旁等處。

2.生於乾旱山坡或砂質荒地。

資源分佈:1.分佈於全國各地。

2.分佈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及河北。

原形態

1.蒼耳 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紡錘狀,分枝或不分枝。莖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圓柱形, 上部有縱溝,被灰白以糙伏毛。葉互生;有長柄,長3-11cm;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心表,長4-9cm,寬5-10cm,的全緣,或有3-5不明顯淺裂,先尖或鈍,基出三脈,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被粗糙或短白伏毛。頭狀花序近於無柄,聚生,單性同株;雄花序球形,,總苞片,總苞片小,1列,密生柔生,花托柱狀,托片倒披針表,小花管狀,先端5齒裂,雄蕊5,花藥長圓狀線形;雌花序卵形,總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內列苞片大,結成囊狀卵形,2室的硬體,外面有倒刺毛,頂有2圓錐狀的尖端,小花2朵,無花冠,子房在總苞內,每室有1花,花柱線形,突出在總苞外。成熟具瘦果的總苞變墅堅硬,卵形或橢圓形,邊同喙部長12-15mm,寬4-7mm,綠色,淡黃色或紅褐色,喙長1.5-2.5mm;瘦果2,倒卵形,瘦果內含1顆種子。花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蒙古蒼耳 本種與蒼耳的區別是:成離的具瘦果的總苞橢圓形,連喙長18-20mm,寬8-10mm,外面具較疏的總苞刺,總苞刺堅硬,刺長2-5.5mm(通常5mm),基部增粗。

性狀

性狀鑒別 果產包在總苞內,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先端有較粗的刺2枚,分離或連生,基產有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間有一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先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有縱紋;子葉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

以粒大、飽滿、色黃棕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在黃色。1纖維眾多,成束或單個散在,多數呈細長稜形,長約425μm,直徑17μm,壁較薄;少數較短,長約255μm,壁稍厚,有明顯的紋孔。2木薄壁細胞(存在於導附近)長方形,長96-120μm,,貢19-24μm,具單孔。3導和少見,網紋導和直徑約34μm,螺紋導管直徑約12μm。4子葉薄壁細胞含糊粉粒及油滴。5種皮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淡黃色。

毒性

種仁浸劑各種不同途徑紅藥,對大鼠、小鼠、豚鼠及兔的中素表現基本相同,如反應遲鈍,死前呼吸極度困難,伴有陣發性驚厥,主要病理改變為肝損害及腎變性,肺和腦充血、水腫,異丙秦對中毒有解救作用;種仁浸劑對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93g/kg;蒼耳子油及蒼耳子蛋白毒性甚小,毒性成分係一種黃色結晶性甙(AA2),其對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00mg/kg。

化學成分

1.蒼耳 果產含脂肪油9.2%,其中脂肪酸有:棕櫚酸(palmitic acid)5.32%,硬脂酸(stearic acid)3.68%,油酸(oleic acid)26.8%,亞油酸(linoleic acd)64.20%。不皂化物中含蠟醇(ceryl alcohol),βγ及ξ-谷甾醇(sitosterol)。丙酮不溶脂中有卵磷脂(lecithin)33.2%,腦磷脂(cephalin)66.8%。還含蒼耳子甙(strumaroside),即是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酒石酸(tart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nine),甙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又含蛋白質,其中氨基酸有:甘氨酸,絲氨酸(serine),天冬氨酸,谷氨酸(gluc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賴氨酸(lysibne),天冬酰胺,酪氨酸(tyro-sine),蘇氨酸(threonine),脯氨酸(proline),粗氨酸(arginine),苯丙氨酸。近又從果中得到1,2,5-三-O-咖啡酰基奎寧酸(1,3,5-tri-O-caffeoylquinic acid),3,5-二-O-咖啡酰基奎寧酸(3,5-di-O-caffeoylquinic acid)。

種仁含脂肪油40%,其中脂肪酸有:棕櫚酸1.5%-2.0%,硬脂酸7.0%-7.5%,油酸26.7%,亞油酸64.8%,還含氨醌(hydroquinone),蒼朮甙(atracyloside)。

種子殼含羥基蒼朮甙(carboxyatracyloside)。

2.蒙古蒼耳 種仁中含蒼朮甙。

藥理作用

1.降血糖:所含白色結晶性甙(C31H-48O24S2)1mg/kg,可使正常家兔血糖下降。

2.對呼吸系統作用:蒼耳子100%煎劑0.3ml/只灌胃,對小鼠有鎮咳作用;15ml/kg對兔無祛痰作用。酊劑注射,對蛙有呼吸興奮作用,大劑量則為抑製作用。

3.對心血管作用:蒼耳子注射液靜注,對兔、犬均有短暫降壓作用。

4.抗炎作用:本品所含的二萜羥酸蒼朮甙經大鼠角叉菜膠水腫試驗表明有抗炎作用。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口服LD50分別為2.9,5.3和350mg/kg。

4.蒼耳子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其丙酮或乙醇提取物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也有抑菌作用。

5.毒性:經分析,蒼耳子油(曾加熱到120℃)及其所含蛋白質(不溶於水且在提取過程中變性者)無明顯毒性,而從脫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劑毒性很大。從水浸劑中分離出一種甙類,可能是蒼耳子的主要毒性成分。水浸泡後之殘渣則毒性減少或無毒性。經高熱處理後,如炒焦炭化,可破壞其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0.93g/kg,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對不同途徑給藥的中毒表現基本相同,如活動減少,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呼吸不規則,死前呼吸極度困難,伴有陣發性驚厥。病理組織學檢查,發現各種動物中毒後損害的主要臟器,除程度上的差異外,基本病變相同。肝臟退行性變或壞死;腎臟曲管上皮濁腫,管腔內有蛋白管型;肺和腦充血、水腫,心臟輕度濁腫。其中肝損害最為嚴重,與四氯化碳損害相似,故認為種仁浸劑中毒的主要原因為肝臟壞死,繼發的腦組織水腫所致的驚厥,可能為死亡的直接原因。異丙秦對中毒的家兔及豚鼠有預防及治療的效果。磷脂、dl-甲硫氨基酸、胱氨酸、維生素C、維生素K3、維生素B12、苯海拉明、氨茶鹼或葡萄糖亦有一定的效果。士的寧對家兔亦有一定療效。阿托品、可拉明、氯丙秦、巴比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則無效。也有人認為,動物中毒後發生的強烈陣發性驚厥,與蒼耳子中所含的甙類物質使血糖顯著的降低有關,注射大量葡萄糖,可緩解驚厥並延長壽命。蒼耳子作成的酊劑能增強蛙的呼吸運動,大量即抑制呼吸。

炮製

揀盡雜質,去刺,篩去灰屑,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歸經

歸肺;肝經

性味

味苦;甘;辛;性溫;小毒

注意

1.血虛之頭痛、痺痛忌服。

2.《唐本草》:忌豬肉、馬肉、米泔。

3.《本草從新》:散氣耗血,虛人勿服。

功能主治

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癢。主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痺痛;風疹;濕疹;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復方

1.蒼耳子散(《濟生方》),功能散風寒,通利鼻竅,治鼻淵,流黃濁鼻涕,鼻塞不通。2.治麻風方(《洞天和奧旨》):蒼朮、蒼耳子,各為末,米粒為丸。3.治頭痛方(《本草匯言》):天麻,白菊花,蒼耳子,水煎服,治諸風眩暈,或頭腦攻痛。4.蒼耳子粥(《聖惠方》):蒼耳子,粳米,煮粥或研散煎服,治目暗,耳鳴。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痺,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

2.《本草拾遺》:浸酒去風,補益。

3.《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腰腳。治瘰疬、疥癬及瘙癢。

4.《本草蒙筌》:止頭痛善通頂門,追風毒任在骨髓,殺疳蟲濕NI。

5.《本草正》:治鼻淵。

6.《本草備要》:善發汗,散風濕,上通腦頂,下行足膝,外達皮膚。治頭痛,目暗,齒痛,鼻淵,去刺。

7.《玉楸藥解》:消腫開痺,洩風去濕。治疥癘風瘙癮疹。

8.《要藥分劑》:治鼻瘜。

9.《會約醫鏡》:療諸痔。

10.《本草再新》:治目痛。

11.《本草匯言》:枲耳實,通巔頂,去風濕之藥也。甘能益血,苦能燥濕,溫能通暢,故上中下一身風濕眾病不可缺也。

12.《本草正義》:蒼耳子,溫和疏達,流利關節,宣通脈絡,遍及孔竅肌膚而不偏乾燥烈,乃主治風寒濕三氣痺著之最有力而馴良者。又獨能上達巔頂,疏通腦戶之風寒,為頭風病之要藥。而無辛香走竄,升洩過度,耗散正氣之慮。以視細辛、羌活等味,功用近似,而異其態度;即例以川芎、白芷等物之以氣為勝者,猶難同日而語,但和緩有餘,恐未易剋日奏功耳。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