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

《中藥大辭典》:發痧籐 拼音注音 Fā Shā Tenɡ 別名 夜牽牛、毒根斑鳩菊(《廣西藥植名錄》),過山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
()
拼音注音 Dōu Xian Zǐ Shu Pi 來源 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cardium occidentale L. 采收和儲藏:全
()
拼音注音 Die Lie Huanɡ Jǐn 別名 厚翅紫堇。 英文名 Thickwing Corydalis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迭裂黃
()
拼音注音 Du Lā 別名 都拉參、都拉(《四川中藥志》),對對參、雙參、蘿蔔參、土敗醬(《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川續斷科植物西南囊
()
拼音注音 Duān Hē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大葉火筒樹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ea macrophylla Roxb.ex Hornem.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根,洗淨,切片;夏
()
《中藥大辭典》:獨蕨箕 拼音注音 Du Jue Jī 別名 蕨箕參 出處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為陰地蕨科植物絨毛陰地蕨的根。冬季采收。 生境分佈 生於
()
拼音注音 Du Jiǎo Yu 別名 紅半夏、石芋頭、紅水芋、紅芋頭、珍珠莫玉散、五彩芋 出處 《紅河中草藥》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花葉杯芋的塊莖。秋、冬采收
()
拼音注音 Dēnɡ Tai Lian 別名 路邊黃、蛇包谷、老蛇包谷 英文名 Tuber of Serrate Sikoku Jackinthepulpit 出處 始載於《湖北宜昌》。 來源 藥材
()
拼音注音 Dui Ye Cǎo 別名 牛心樸、牛心秧、瓢柴、側花徐長卿 出處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 為蘿蘑科植物華北白前的全草。夏、秋采收,曬乾切段。
()
《中藥大辭典》:對葉四塊瓦 拼音注音 Dui Ye Si Kuai Wǎ 別名 四葉蓮(《綱目抬遺》),四塊瓦、四兒風(《貴州民間方藥集》),四葉箭、金薄荷、四葉麻(《湖南藥物誌》),四葉
()
《中藥大辭典》:大風子油 拼音注音 Da Fēnɡ Zǐ You 別名 大楓油(《普濟方》)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種仁的脂肪油。 性狀 本品在
()
《全國中草藥彙編》:大風子 拼音注音 Da Fēnɡ Zǐ 別名 麻風子 來源 大風子科大風子屬植物大風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 Pierre ex Laness.和海南大風子
()
拼音注音 Da Lin Mao Jue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廣佈鱗毛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pteris expensa(Presl)Fraser-Jenkins et Jermy〔Nephrodium exp
()
《中藥大辭典》:大戟 拼音注音 Da Jǐ 別名 下馬仙(《綱目》)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紅芽大戟的根。春季未發芽前,或秋季莖葉枯萎
()
拼音注音 Da Hūn Tou Jī 別名 貫眾、蕨薇菜根、大葉蘭芝、大葉魯基、牛尾貫眾、昏頭雞、大葉貫眾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刺齒貫眾的根莖。 拉丁植物
()
拼音注音 Duō Lin Lin Mao Jue 別名 芒齒鱗毛蕨 、髯毛鱗毛蕨 英文名 Barbate Wood Fern 出處 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
()
拼音注音 Duō Huā Bā Jiǎo Lian 出處 《湖南藥物誌》 來源 為小檗科植物多花八角蓮的塊莖。全年可采。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山谷雜木林下陰濕處。分佈
()
拼音注音 Dǔ Lā 別名 化血丹、紫草烏、黔主解、草烏、籐烏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紫烏頭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episcopale Levl 采收和儲
()
拼音注音 Dān Gēn Mu Ye 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夾竹桃科植物海南狗牙花的葉。全年可采。 性味 苦辛,涼,有毒。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
()
拼音注音 Dān Dāo Gēn 別名 龍眼參、鐵羅傘(《南寧市藥物誌》),廣檀木(《廣西中草藥》)。 出處 《南寧市藥物誌》 來源 為豆科植物儀花的根。全年可采,洗淨,鮮
()
拼音注音 Dōnɡ Běi Lei Gōnɡ Te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東北雷公籐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s et Takeda 采收和
()
《中藥大辭典》:丁香根 拼音注音 Dīnɡ Xiānɡ Gēn 出處 《開寶本草》 來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根。 性味 《綱目》:"辛,熱,有毒。" 功能主治 《開寶本
()
《中國藥典》:蟾酥 拼音注音 Chan Sū 別名 蛤蟆酥、蛤蟆漿、癩蛤蟆酥 英文名 VENENUM BUFONIS 來源 本品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
()
《中藥大辭典》:蟾蜍 拼音注音 Chan Chu 別名 苦蠪(《別錄》),蟾(《藥性論》),蝦蟆(《本草衍義》),蚵蚾(《全嬰方論》),癩蝦蟆、石蚌(《本草蒙筌》),癩格寶(《貴州民間方藥集》),癩巴
()
《中藥大辭典》:蟾頭 拼音注音 Chan Tou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頭部。 功能主治 治小兒疳積。 《綱目》:"功同蟾蜍。"
()
《中藥大辭典》:藏茄 拼音注音 Zanɡ Qie 別名 樟柳檉、唐傳那保(藏名) 出處 《陝甘寧肯中草藥選》 來源 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種子。根:9~10月採挖,洗去
()
拼音注音 Cǎo Bei Mǔ 別名 土貝母(《雲南中草藥選》),山慈菇(《天津醫學通訊》(10):16~22,1971) 出處 《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麗江山慈姑的鱗莖。夏
()
《中藥大辭典》:草蜘蛛 拼音注音 Cǎo Zhī Zhū 別名 花蜘蛛(《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草蛛科動物草蛛的全蟲。 生境分佈 單獨生活,5
()
《中藥大辭典》:草烏頭 拼音注音 Cǎo Wū Tou 別名 堇(《莊子》),芨(《爾雅》),烏頭、烏喙、奚毒(《本經》),雞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吳普本草》),
()
拼音注音 Cha Zǐ Xīn 別名 油茶籽(《中國經濟植物誌》) 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種子。秋季采收。 生境分佈 分佈四川、安徽、江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