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瘀

拼音注音 Qian Cǎo Te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iacordifolia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集,切段,鮮用或曬乾。 生境
()
《中藥大辭典》:銀線草 拼音注音 Yin Xian Cǎo 別名 鬼督郵(《本草經集注》),獨搖草(《唐本草》),鬼獨搖草(《綱目》),鬼都郵,四大天王(《植物名實圖考》),四葉金(《福建民間草
()
拼音注音 Shān Dai Huanɡ 別名 唐大黃(《中國藥植志》),土大黃、台黃(《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峪黃、籽黃(《大同藥用植物手冊》)。 出處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
拼音注音 ān Lǘ 別名 庵蘆(《本草經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彙編》)。 出處 《本經》 來源
()
拼音注音 ān Lǘ Zǐ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菊科植物庵閭的果實。植物形態詳"庵閭"條。冬季采收。 歸經 《綱目》:"入足厥陰經。" 性味 苦辛,溫。 1《
()
《中藥大辭典》:白楊樹皮 拼音注音 Bai Yanɡ Shu Pi 別名 白楊皮(《梅師集驗方》)。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皮。 生境分佈 生於
()
拼音注音 Chi Shao Yao 別名 木芍葯(崔豹《古今注》),紅芍葯(《聖濟總錄》),赤芍(《藥品化義》),臭牡丹根(《青海藥材》)。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
()
《中藥大辭典》:廣東土牛膝 拼音注音 Guǎnɡ Dōnɡ Tǔ Niu Xī 別名 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須公、六月霜(《生草藥性備要》),白鬚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黃、小羅傘(《
()
拼音注音 Qian Cǎo Jīnɡ 別名 茜草籐(《上海常用中草藥》)。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莖葉。夏、秋季采收,曬乾。 原形態 產四川
()
《中藥大辭典》:紫葳根 拼音注音 Zǐ Wēi Gēn 別名 凌霄花根(《聖濟總錄》)。 出處 《日華子本草》 來源 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 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