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叢枝蓼 拼音注音 Conɡ Zhī Liǎo 別名 水紅辣蓼、辣蓼(《全展選編·傳染病》)。 出處 《全展選編·內科》 來源 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
()
《全國中草藥彙編》:駁骨丹 拼音注音 Bo Gǔ Dān 別名 小駁骨、細葉駁骨蘭、臭黃籐 來源 為爵床科裹籬樵屬植物裹籬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
()
《中藥大辭典》:霸王根 拼音注音 Ba Wanɡ Gēn 出處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 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春、秋採挖,曬乾。用時切段。 生境分佈 生於
()
拼音注音 Bi Qiao Jiānɡ 別名 樟柳頭、廣東商陸、白石筍、山冬筍、水蕉花、象甘蔗 來源 姜科閉鞘姜屬植物閉鞘姜Costus speciosus (Koenig)Smith,以根狀莖入藥
()
拼音注音 Bī Xue Lei 別名 鼻血雷、鼻血蓮 來源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管花馬兜鈴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以根入藥。冬季採挖,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
《全國中草藥彙編》:豹骨 拼音注音 Bao Gǔ 別名 川四腿、金錢豹骨 來源 貓科動物金錢豹Panfhera pardus L.及其他豹的骨骼。 歸經 歸肝、腎經。 性味
()
拼音注音 Bai Jianɡ Cǎo 別名 黃花敗醬、龍芽敗醬、黃花龍牙 來源 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敗醬(苦齋)P. vi
()
拼音注音 Bao Pi Zhānɡ 別名 揚子木姜子、剝皮楓、花殼柴 英文名 Chinese Litse 出處 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
()
別名 老熊花 來源 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以根皮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 性味 苦、辛,涼。 功能主治 消炎,接骨。主治肝炎,淋巴腺炎,乳頭
()
拼音注音 Bao Zi Yǎn Jinɡ Guǒ 別名 大羅傘、山豆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紐子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virens Kurz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
()
《中國藥典》:補骨脂 拼音注音 Bǔ Gǔ Zhī 別名 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 英文名 FRUCTUS PSORALEAE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
拼音注音 Bǔ Xue Shǔ 別名 七葉薯、血參、七爪金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
()
《中國藥典》:蓖麻子 拼音注音 Bi Ma Zi 英文名 SEMEN RICINI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採摘成熟果實,曬乾,除去果殼,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 拼音注音 Bi Ma Ye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 性狀 乾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逕20~40厘米,裂片卵
()
《中國藥典》:薄荷 拼音注音 Bo He 英文名 HERBA MENTHAE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
()
拼音注音 Bi Ma 別名 紅蓖麻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乾或鮮用。 性味 葉:甘
()
《全國中草藥彙編》:薄葉卷柏 別名 地柏、巖卷柏、地柏椏 來源 蕨類卷柏科薄葉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長江以南各省。
()
《中國藥典》:蓖麻油 拼音注音 Bi Ma You 英文名 OLEUM RICINI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成熟種子經搾取並精製得到的脂肪油。 性
()
《中國藥典》:蓽茇 拼音注音 Bi Ba 別名 蓽拔、鼠尾 英文名 FRUCTUS PIPERIS LONGI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
《中國藥典》:蓽澄茄 拼音注音 Bi Chenɡ Qie 英文名 FRUCTUS LITSEAE 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
()
拼音注音 Bā Mao Guǒ 別名 牛草果、苦蘆骨。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芭茅根莖部葉鞘內的蟲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Warb.
()
拼音注音 Bei Huā Chuānɡ 別名 獨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銅錢草、石莧菜、阿飛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盾葉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lea
()
《全國中草藥彙編》:篦梳劍 拼音注音 Bi Shū Jian 別名 閂門草、矛葉蹄蓋蕨、小石劍、蛇輪草 來源 蕨類蹄蓋蕨科矛葉蹄蓋蕨Diplazium lanceum (Thunb.) Presl,以
()
《中藥大辭典》:秘魯香膠 拼音注音 Bi Lǔ Xiānɡ Jiāo 別名 拔爾撒摩(《綱目拾遺》),百露拔爾撒摩(《植物學大辭典》)。 出處 《藥用植物學》 來源 為豆科植
()
來源 杜鵑花科百里香葉杜鵑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以枝、葉入藥。 生境分佈 甘肅、青海。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氣管炎,哮
()
拼音注音 Bǎi Lǐ Xiānɡ 別名 地椒、麝香草 來源 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興凱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
()
《全國中草藥彙編》:百草霜 拼音注音 Bǎi Cǎo Shuānɡ 別名 鍋底灰、鍋煙子 來源 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刮下或掃下,過細篩,除淨雜質。
()
《全國中草藥彙編》:百脈根 拼音注音 Bǎi Mai Gēn 別名 黃花草、牛角花、黃瓜草、小花生籐、地羊鵲、斑鳩窩 來源 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
《中藥大辭典》:百蕊草根 拼音注音 Bǎi Ruǐ Cǎo Gēn 出處 《本草圖經》 來源 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 功能主治 《本草圖經》:"下乳,亦通順血脈,調氣。"
()
《全國中草藥彙編》:百蕊草 拼音注音 Bǎi Ruǐ Cǎo 別名 一棵松、鳳芽蒿、青龍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參、小草、白風草 來源 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