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楓香脂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Zhī 別名 白膠香 英文名 RESINA LIQUIDAMBARIS 來源 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
《中藥大辭典》:楓香樹皮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u Pi 別名 楓皮(《本草拾遺》),楓香木皮(《綱目》)。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皮。
()
拼音注音 Fānɡ Lǎn 別名 三角欖。 出處 方欖始載於《綱目》橄欖條下,云:「又有一種方欖,出廣西兩江峒中,似橄欖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與本種相符。 來源 藥
()
《中藥大辭典》:楓香樹葉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u Ye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葉片。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0.05%,其中萜占88%,倍半萜占2%,倍
()
《中國藥典》:榧子 拼音注音 Fěi Zǐ 別名 香榧、榧樹、玉榧、野杉、柀子 英文名 SEMEN TORREYAE 來源 本品為紅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乾燥
()
《中藥大辭典》:扶桑葉 拼音注音 Fu Sānɡ Ye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朱槿的葉。 化學成分 葉和莖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和β-谷甾醇。 藥理作
()
拼音注音 Fu Sānɡ 別名 大紅花、紅木槿、月月紅、木花、公雞花 來源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以根、葉、花入藥。根、葉全年可采,夏秋
()
別名 伸筋草、經年石松、二年石松、松柏還陽 來源 蕨類石松科石松屬植物杉蔓石松Lycopodium annotinum 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曬乾或陰乾。 性味 苦、微辛,平。
()
別名 扁竹蘭、扁竹參、叉柱巖菖蒲、九節蓮 來源 百合科復生草Tofieldia divergens Bur. et Franch.[Tofieldia yunnanensis Franch.],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雲
()
《全國中草藥彙編》:分心木 拼音注音 Fēn Xīn Mu 別名 核桃種隔 來源 本品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木質隔膜。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
拼音注音 Fenɡ Yǎn Guǒ 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蘋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
拼音注音 Fenɡ Yǎn Guǒ Shu Pi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蘋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采收和儲藏:全年
()
《中藥大辭典》:鳳尾茶 拼音注音 Fenɡ Wěi Cha 別名 野山茶、小山茶(《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雲松茶、小香茶、小松毛茶、銹山茶、牙刷草(《雲南中草藥》)。 出處
()
拼音注音 Fenɡ Wěi Lan 別名 白棕、劍麻、菠蘿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舌蘭科植物鳳尾絲蘭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Yucca gloriosa L. 采收和儲藏:花開時採摘
()
別名 大豬鬃草、大鳳尾草 來源 蕨類鐵角蕨科鳳尾鐵角蕨Asplenium praemosum Sw.,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 性味 甘、苦,平。 功能主治 消炎,清熱,利尿
()
《中藥大辭典》:佛肚花 拼音注音 Fo Du Huā 別名 巖白菜,虎皮、小荷草。 出處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曬乾
()
《中藥大辭典》:鶚骨 拼音注音 e Gǔ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 生境分佈 常見於江河海濱,掠取魚類為食。營巢於海岸或島嶼的巖礁上。夏季遍
()
《中藥大辭典》:鵝血 拼音注音 e Xue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的血。 性味 《綱目》:"鹹,平,微毒。" 功能主治 治噎膈反胃,解毒。 1陶弘景
()
《中藥大辭典》:鵝蛋殼 拼音注音 e Dan Ke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的卵殼。 功能主治 《急救方》:"治癰疽無頭。新生鵝蛋殼,燒灰存性為末,醋調
()
《中藥大辭典》:鵝腿骨 拼音注音 e Tuǐ Gǔ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的腿骨。 化學成分 每100克骨髓(干重)中含鐵35.9毫克,銅6.02毫克,錳0.51毫克
()
《全國中草藥彙編》:鵝腸草 拼音注音 e Chanɡ Cǎo 別名 鵝腸菜、鵝兒腸、抽筋草 來源 石竹科牛繁縷屬植物牛繁縷Malachium aquaticum (L.) Fries [Stellaria a
()
《中藥大辭典》:鵝掌上黃皮 拼音注音 e Zhǎnɡ Shanɡ Huanɡ Pi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足蹼上的黃色表皮。 功能主治 1《滇南本草》:"
()
《中藥大辭典》:鵝肉 拼音注音 e Rou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的肉。 生境分佈 飼養於河湖近旁,合群性,善游泳。嗜食青草。以華東、華南地區飼養較
()
《中藥大辭典》:鵝喉管 拼音注音 e Hou Guǎn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的喉管。 功能主治 治喉痺,哮喘,赤白帶下。 復方 1治喉症:鵝喉氣管
()
《中藥大辭典》:鵝內金 拼音注音 e Nei Jīn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的砂囊內壁。全年均可采收。將鵝殺死後,取出肫,剖開,剝取內衣,洗淨,曬乾。
()
《中藥大辭典》:鵝涎 拼音注音 e Xian 出處 《本草蒙筌》 來源 為鴨科動物鵝的唾液。 功能主治 1《本草蒙筌》:"治誤吞稻刺塞喉。" 2《綱目拾遺》:"治小兒
()
拼音注音 e 別名 家鵝 來源 雁行目鴨科家鵝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 (L.),以血、膽、肉入藥。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 性味 鵝血:鹹,平。 鵝膽:苦,寒。
()
《中國藥典》:阿膠 拼音注音 ē Jiāo 別名 驢皮膠 來源 本品為馬科動物驢Equus Asinus L.的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 性狀 為長方形或方形塊,黑褐色,有
()
《全國中草藥彙編》:耳葉排草 別名 耳狀珍珠菜、二郎箭 來源 報春花科耳葉排草Lysimachia auriculata Hemsl.,以根、根狀莖入藥。 生境分佈 陝西。 性味 苦、
()
拼音注音 e Sān Qī 別名 芋兒七(《四川常用中草藥》)。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大葉三七的肉質直根。秋季採挖。 生境分佈 產四川峨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