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綱目》:&ampquot甘

《全國中草藥彙編》:貉肉 拼音注音 He Rou 別名 貉 來源 食肉目犬科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以肉入藥。 生境分佈 東北。 功能主治 滋補強壯
()
《中藥大辭典》:豬腦 拼音注音 Zhū Nǎo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豬科動物豬的腦髓。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豬肉"條。 性味 1《綱目》:"甘,寒,有毒。" 2《四
()
《中藥大辭典》:蘡薁根 拼音注音 Yīnɡ Yu Gēn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蘡薁"條。 性味 1《綱目》:"
()
《中藥大辭典》:鶯 拼音注音 Yīnɡ 別名 黃鳥、倉庚(《詩經》),皇、商庚、鵹黃,楚雀(《爾雅》),青鳥(《左傳》),鶬鸚(《易通卦驗》),黃鸝鶹、黃鶯、黃袍(陸璣《詩疏》),黃伯勞(《綱目
()
拼音注音 Yu Mǐ 別名 玉高梁(《綱目》),番麥、御麥(《留青日札》),西番麥(《學圃雜疏》),玉麥、玉蜀秫(《農政全書》),玉蜀黍(《綱目》),戎菽(《廣群芳譜》),紅須麥(《蒙化府志》),薏米
()
《中藥大辭典》:榆葉 拼音注音 Yu Ye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榆科植物榆樹的葉。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榆白皮"條。 化學成分 葉每百克含水分79克,
()
《中藥大辭典》:秈米 拼音注音 Xiān Mǐ 出處 《本草蒙筌》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稻(秈稻)的種仁。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粳米"條。 歸經 1《本草撮要》:"入手
()
《中藥大辭典》:鼉肉 拼音注音 Tuo Rou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鼉科動物揚子鱷的肉。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鼉甲"條。 性味 1《綱目》:"甘,有小毒。" 2《
()
拼音注音 Shān Dān Huā 別名 山豆子花(《山東中草藥手冊》)。 出處 《綱目》 來源 百合科植物山丹的花蕾。 性味 1《綱目》:"甘,涼,無毒。" 2《醫林纂
()
《中藥大辭典》:黃明膠 拼音注音 Huanɡ Minɡ Jiāo 別名 水膠(《外台》),牛皮膠(《本草圖經》),海犀膠(《綱目》),廣膠、明膠(《本經逢原》)。 出處 《食療本草》 來
()
《中藥大辭典》:菅茅根 拼音注音 Jiān Mao Gēn 別名 螞蚱草根(《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菅的根莖。 生境分佈 多生長於山
()
《中藥大辭典》:勒魚 拼音注音 Le Yu 別名 鰳(《篇海》),鯗魚(《正字通》),鱠魚、白鱗魚、克鰳魚、火鱗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鯡科
()
《中藥大辭典》:鰱魚 拼音注音 Lian Yu 別名 鯨魚、白鱮(《埤雅》),白腳鰱(《醫林纂要》)。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鯉科動物鰱魚的肉。 生境分佈 長江、黑
()
《中藥大辭典》:木槿子 拼音注音 Mu Jǐn Zǐ 別名 朝天子(《飲片新參》),川槿子(《藥材學》)。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實。9~10月,果實現黃綠
()
拼音注音 Māo Tou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貓科動物貓的頭或頭骨。 性味 1《綱目》:"甘,溫,無毒。" 2《陸川本草》:"甘酸,微溫。" 功能主治 治瘰疬,癰疽,惡
()
《中藥大辭典》:鱵魚 拼音注音 Zhēn Yu 別名 箴魚(《山海經》),銅啜魚(《臨海異物誌》),姜公魚(《綱目》),針工魚(《醫林纂要》),針魚(《動物學大辭典》),單針魚、針扎魚(《黃渤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