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丸

薯蕷丸朗讀

薯蕷丸中藥材詳解

《金匱要略》卷上:薯蕷丸

別名

大山蕷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處方

薯蕷90克 當歸 桂枝 曲 幹地黃 豆黃卷各30克 甘草84克 人參21克 芎藭 芍藥 白術 麥門冬 杏仁各18克 柴胡 桔梗 茯苓各15克 阿膠21克 幹薑9克 白蘞6克 防風18克 大棗100枚(為膏)

制法

上藥二十一味,研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補氣養血,疏風散邪。治虛勞氣血俱虛,陰陽失調,外兼風邪,頭暈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氣短,不思飲食,骨節酸痛,微有寒熱。

用法用量

每次1丸,空腹時用酒送下。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漢·《金匱要略》,本方又名“大山芋丸”:薯蕷丸

組成

薯蕷三十分(30克),當歸、桂枝、神曲、幹地黃、大豆黃卷各十分(各10克),甘草二十八分(28克),人參、阿膠各七分各7克),川芎、白芍、白術、麥門冬、防風、杏仁各六分(各6克),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5克),幹薑三分(3克),白蘞二分(2克),大棗一百枚(100個)。

用法

蜜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口服。臨床應用也可改為湯劑,水煎服,每日2次,各藥劑量按湯劑常用量。

功效

調理脾胃,益氣和榮,祛風除邪。

主治

虛勞不足、氣血兩虛、外兼風邪,癥見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身體瘦弱,不思飲食,健忘失眠,骨節酸痛,風氣百疾,舌淡苔白,脈沉細。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慢性蕁麻疹、慢性腎炎等病癥。

1.慢性疲勞綜合征:本方加減治療69例,療程12周。以治療後自我感覺良好,工作、生活、學習恢復正常,隨訪半年內無復發為痊愈標準。結果:痊愈32例,顯效21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100%。(《中醫藥導報》2009年第2期)

2.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同時服用加減薯蕷丸免煎顆粒治療30例,療程8周。以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穩定體重以及減毒增效作用為好轉指標。結果:好轉6例,穩定18例,惡化6例,總有效率80, 0%。(《山西中醫》2012年第3期)

3.慢性蕁麻疹:薯蕷丸治療52例,療程3個月。以風團及瘙癢完全消失,停藥半年以上無復發為治愈標準。結果:治愈27例,顯效1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6.5%。(《湖北中醫雜志》2001年第11期)

4.慢性腎炎:本方加黃芪、蟬蛻,制成蜜丸治療24例,療程10個月。以尿蛋白消失為治愈標準。結果:治愈8例,顯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3.3%。(《北京中醫雜志》1994年第1期)

方解

本方薯蕷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虛勞虧損而易感外邪或兼有外邪之證。方中重用薯蕷(即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神農本草經》),合以八珍湯補益氣血,阿膠、麥門冬養血滋陰,柴胡、桂枝、防風、白蘞祛風散邪,杏仁、桔梗疏利氣機。諸藥相伍,共奏補虛祛風,扶正祛邪之功。如見營血虧損明顯,可去桂枝、幹薑;風邪不甚,可去桂枝、防風、桔梗。甘草生用則清熱解毒,炙用則補中益氣。細研方義,本方之甘草當以炙用始為合拍。原方大豆黃卷藥源常缺,以扁豆代之,不影響療效。

現代研究

近期臨床報道也見於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小兒變應性鼻炎、心功能減退等病癥。早期文獻報道本方,治療肺結核、反復感冒、外傷經久不愈,又用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蕁麻疹、白內障、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病癥。

方歌

三十薯蕷二十草,三薑二斂百枚棗,桔茯柴胡五分勻,人參阿膠七分討。更有六分不參差,芎芍杏防麥術好,豆卷地歸曲桂枝,均宜十分和藥搗。

摘錄
漢·《金匱要略》,本方又名“大山芋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