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散

枇杷葉散朗讀

枇杷葉散中藥材詳解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毛.炙)、厚樸(薑制)、陳皮、丁香,各半兩。白茅根、麥門冬(去心)、幹木瓜、甘草(炙),各一兩。香薷,七錢半。

炮制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中暑伏熱,煩渴引飲,嘔噦惡心,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生薑湯或冷水調下,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毛.炙)、陳皮(湯去瓤.焙)、丁香,各半兩。厚樸(去皮.塗薑汁炙)四兩,白茅根、麥門冬(去心.焙)、幹木瓜、甘草(炙),各一兩。香薷三分。

炮制

上件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傷冷,飲食不化,胸膈痞悶,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口幹煩渴,肢體困倦,全不思食,或陰陽不和,致成霍亂,吐利轉筋,煩躁引飲。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溫水調下亦得。

如煩躁,用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

小兒三歲以下,可服半錢,更量大小加減。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毛,炙)陳皮(湯,去瓤,焙)丁香各15克 厚樸(去皮,塗薑汁炙)120克 白茅根 麥門冬(去心,焙)幹木瓜 甘草(炙)各30克 香薷23克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傷冷,飲食不化,胸膈痞悶,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口於煩渴,肢體困倦.全不思食,或陰陽不和致成霍亂,吐利轉筋,煩躁引飲。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薑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溫水調下亦得;如煩躁,用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小兒三歲以下,可服1.5克。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聖惠》卷八十四: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分(拭去毛,炙微黃),川升麻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茅根1兩(銼),竹茹3分,貝母半兩(煨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壯熱,咳嗽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大棗1個(擘),生薑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方出《聖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十六: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前胡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2分(去蘆頭)。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反胃嘔噦不止,胸膈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三十六

《聖惠》卷七十八: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半兩(去毛,微炙),麥門冬3分(去心),厚樸半兩(去皴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幹葛根3分(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產後傷寒,嘔噦不止,虛煩渴躁。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八

《聖惠》卷二十八: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前胡1兩(去蘆頭),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人參3分(去蘆頭),大腹皮半兩(銼),桂心半兩,白茯苓1兩,白術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消痰飲,順氣思食。主虛勞。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八

《聖惠》卷四十二: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檳榔1兩,赤茯苓1兩,高良薑半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1兩(去蘆頭),細辛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上氣嘔吐,心胸滿悶,痰滯,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二

《聖惠》卷二十:枇杷葉散

別名

枇杷葉湯

處方

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訶梨勒皮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風痰氣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

枇杷葉湯(《聖濟總錄》卷十七)。

摘錄
《聖惠》卷二十

《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苡仁、麥冬、橘紅各等分。

功能主治

降肺氣。主勞嗽。

摘錄
《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增補內經拾遺》卷四引《集驗方》: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筋膜絲及毛衣)1兩,山梔子5錢。

制法

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

肺風並糟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或3錢,食後好酒調下。

摘錄
《增補內經拾遺》卷四引《集驗方》

《聖惠》卷十五: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石膏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頭痛壯熱,食即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三: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前胡1兩(去蘆頭),檳榔1兩,草豆蔻1兩(去皮),人參1兩(去蘆頭),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後脾胃氣虛,食不消化,食即欲嘔。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三

《聖惠》卷五十: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檳榔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桔梗1兩(去蘆頭),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氣膈吐涎痰,食不消化,心腹痞滿雷鳴。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聖惠》卷五十一: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痰飲,發即煩悶不安,兼吐痰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侯。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普濟方》卷三四一: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半兩,半夏半兩,麥門冬半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訶子目1兩,藿香1兩,枳殼3分,陳皮3分(一方無大棗、訶子)。

功能主治

妊娠心膈氣滯,嘔吐,不下飲食,神虛煩,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四一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炙,去毛)1錢,丁香1錢,白茅根1分,人參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胃氣虛冷,噦逆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或1錢匕,煎馬齒莧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聖惠》卷七十五: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藿香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麥門冬半兩(去心),訶梨勒1兩(煨,用皮),枳實3分(麩炒微黃),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心膈氣滯,嘔逆不下飲食,心神虛煩,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五

《養老奉親》: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炙去毛)1兩,人參1兩,茯苓1兩,白術1兩,羌活1兩,黃耆1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切破,焙幹)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涼心潤肺,消壅。主老人脾肺客熱,上焦滯痰。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薄荷,煎至7分,食後、臨臥溫服。

摘錄
《養老奉親》

《聖惠》卷七十八: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紅蘭花1兩,桂心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赤芍藥1分,人參3分(去蘆頭),蘆根3分(銼),白術1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產後血氣壅滯,心煩嘔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八

《準繩·幼科》卷八: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毛,陰幹)1兩,山梔子半兩,百部2錢半,檳榔2錢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鼻疳赤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兒小者2錢,更小1錢,白湯調下。

摘錄
《準繩·幼科》卷八

《局方》卷二: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毛,炙)半兩,陳皮(湯浸,去瓤,焙)半兩,丁香半兩,厚樸(去皮,塗薑汁炙)4兩,白茅根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幹木瓜1兩,甘草(炙)1兩,香薷3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傷冷,飲食不化,胸膈痞悶,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口幹煩渴,肢體困倦,全不思食,或陰陽不和,致成霍亂,吐利轉筋,煩躁引飲。暑毒攻心,嘔吐鮮血。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蘭臺規范》引作“枇杷散”。

摘錄
《局方》卷二

《聖惠》卷十一:枇杷葉散

別名

枇杷葉湯

處方

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麥門冬3分(去心),葛根3分(銼),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幹嘔,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枇杷葉湯(《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中赤茯苓,《聖濟總錄》作“白茯苓”。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聖惠》卷五: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木通半兩(銼),前胡半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麻仁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犀角屑半兩,赤茯苓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氣壅痰滯,嘔噦,見食即吐。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

《聖惠》卷五十一: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前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草豆蔻半兩(去皮),人參1兩(去蘆頭),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兩(銼),白術1兩,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溫胃。主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聖惠》卷十一: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3兩(拭去毛,炙微黃),前胡2兩半(去蘆頭),赤茯苓2兩,桂心3分,犀角屑1兩,檳榔1兩,桑根白皮3分(銼),赤芍藥1兩半,蘆根3分(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往來寒熱,胸脅氣滿,幹嘔。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聖惠》卷八十二: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1分(拭去毛,微炙黃),母丁香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吐乳不定。

用法用量

如吐者,乳頭上塗1字,令兒咂便止。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二

《聖惠》卷十二: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白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大腹皮1兩(銼),半夏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已解,猶有風冷,痰滯胸膈,噎塞食飲,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二

《聖惠》卷八十三:枇杷葉散

別名

枇杷葉湯、香葛散

處方

枇杷葉(拭去毛,炙令黃)1分,葛根(銼)1分,胡黃連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玄參1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氣壅煩熱,渴不止,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

枇杷葉湯(《聖濟總錄》卷一六八)、香葛散(《普濟方》三八六)。

摘錄
《聖惠》卷八十三

《雞峰》卷十三:枇杷葉散

處方

人參半兩,枇杷葉(去毛,以棗汁炙令黃)半兩,白術半兩,陳皮半兩,前胡半兩,藿香葉半兩,白茯苓半兩,桔梗1分,甘草1分,白豆蔻半兩,半夏曲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調適陰陽,和養脾胃。主食飲易傷,腹脅痞滿,口幹多渴,常欲飲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雞峰》卷十三

《本事》卷四引龐老方: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毛)1錢,人參(去蘆)1錢,茯苓(去皮)半兩,茅根2分,半夏3分(湯浸7次)。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定嘔吐,利膈。主翻胃嘔吐,霍亂。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學綱目》引作“枇杷散”、《準繩·類方》引作“枇杷葉飲”。

各傢論述

《本事方釋義》:枇杷葉氣味苦辛,入手太陰、足陽明,最能下氣,冬夏不凋,得天地四時之氣;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茅根氣味甘寒,入手太陰、足陽明,能除伏鬱之熱;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使以生薑、檳榔末,取其辛通而能下行也。此嘔吐,中脘如痞,膈間之氣不利,苦辛之藥以下其氣,急以甘溫補中之品護持中土,則土旺而濁不侵犯矣。

摘錄
《本事》卷四引龐老方

《朱氏集驗方》卷四:枇杷葉散

處方

丁香3錢,幹薑3錢,半夏(湯浸,洗)3錢,沉香3錢,枇杷葉(薑汁塗,炙)3錢,肉豆蔻3錢(面包煨),甘草5錢半(炙),白豆蔻仁(炒)6錢,陳皮6錢,縮砂仁(炒)6錢,茯神(去木)1兩,白術1兩,檳榔2錢半(煨),青皮4錢半,木香4錢。

功能主治

調理脾胃,清膈下氣.去積滯,舒氣除痰,推陳納新。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棗子1個,煎至7分,不拘時候服。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四

《禦藥院方》卷四:枇杷葉散

別名

枇杷葉煎

處方

枇杷葉(去毛)、陳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粉末。

功能主治

脾胃氣虛,嘔逆吐食。五噎。

用法用量

枇杷葉煎(《醫統》卷二十七)。

摘錄
《禦藥院方》卷四

《普濟方》卷一一七引鮑氏方:枇杷葉散

處方

枇杷葉(去毛)3錢,生薑3錢,罌粟殼(去瓤蒂)3錢。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伏暑暴瀉。暑天有初感便瀉,或赤或白,小便不利,煩躁而嘔,用五苓散、六和湯未止;兼治暑毒。

用法用量

用水2大盞,蜜1合,粟米百餘粒,酒半合,同煎至1盞以下,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一七引鮑氏方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