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散

華蓋散朗讀

華蓋散中藥材詳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華蓋散

處方

紫蘇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黃(去根.節),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炮制

上七味為末。

功能主治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博濟方》卷二:華蓋散

處方

紫蘇子(炒)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15克(炙)

制法

上藥同為粗末。

功能主治

宜肺化痰,止咳平喘。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朐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久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克,煎至90毫升,食後溫服。

備註

方中麻黃宣肺化痰,解表發汗為君;杏仁、蘇子降氣消痰,宣肺止咳為臣;陳皮理氣燥濕,桑白皮瀉肺利水,赤茯苓滲濕行水,三味行氣祛水以消痰為佐;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共成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摘錄
《博濟方》卷二

《聖濟總錄》卷五十:華蓋散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甜葶藶(隔紙炒)桑根白皮(銼)各30克 大黃15克(濕紙裹,煨熟)

制法

上四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治肺癰,氣喘咳嗽,胸膈滿悶,口幹煩熱,及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3克,食後、臨臥用生薑湯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華蓋散

處方

甜葶藶15克 苦葶藶15克(並用紙隔炒)茯苓 人參 細辛 幹薑(炮)桔梗(銼,炒)杏仁(去皮、尖,麩炒)紫菀 款冬花 甘草(炙)陳皮各7.5克

制法

上為細末,用羊肺1個(心血不透者),切細研爛,與藥末拌和,再研勻,藥盡為度。將藥泥在土墻上,以濕紙七重蓋覆,每日去紙一重,七日藥就,候幹刮下,再研,羅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臟氣不足,痰飲內停,咳唾膿血,漸成肺痿,憎寒發熱,羸瘦困頓,皮膚甲錯,將成勞瘵。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時用溫酒、鹽湯或米飲調下,一日二次。

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普濟方》卷一四九引《醫學切問》:華蓋散

處方

蒼術2兩,桔梗1兩,厚樸1兩,杏仁5錢,陳皮5錢,烏梅5錢,麻黃2錢,甘草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風冒濕,頭目昏重,憎寒壯熱,四肢疼痛,咳嗽失音,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如發汗,加蔥頭。

摘錄
《普濟方》卷一四九引《醫學切問》

《外科大成》卷三:華蓋散

處方

糯米。

功能主治

禿瘡。

用法用量

用糯米煮爛飯,搗如膏,隨將禿瘡剃凈,將米膏厚罨之。其蟲盡入米膏中,俟膏自脫,發自生矣。

摘錄
《外科大成》卷三

《博濟》卷三:華蓋散

別名

華蓋湯

處方

桑白皮1兩,神曲1兩(炒),桔梗1兩,人參3分,百合3分,甘草(炙)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上喘咳嗽;兼治膈熱。

用法用量

華蓋湯(《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摘錄
《博濟》卷三

《博濟》卷二:華蓋散

別名

華蓋湯

處方

紫蘇子(炒)、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甘草半兩(炙),桑白皮1兩,赤茯苓(去皮)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用法用量

華蓋湯(《聖濟總錄》卷四十八)。方中杏仁,《校註婦人良方》作生薑。

摘錄
《博濟》卷二

《普濟方》卷三六八:華蓋散

處方

知母、人參、茯苓、紫蘇、烏梅、杏仁、白桑皮、麻黃、甜葶藶、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傷寒。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同蔥白煎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八

《博濟》卷三:華蓋散

處方

麻黃3兩(不去節),甘草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

制法

上3味,先以前2味為粗末,後入杏仁,研細,同拌令勻。

功能主治

解表,滋潤皮膚。主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服,日3次。

摘錄
《博濟》卷三

《醫學啟蒙》卷四:華蓋散

處方

紫蘇子(炒)1兩,赤茯苓1兩,陳皮1兩,桑白皮1兩,杏仁1兩(去皮尖),麻黃1兩,枳殼5錢,生薑5錢,半夏5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受風寒,咳嗽聲重,胸膈煩滯,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鐘,煎7分,食後溫服。

摘錄
《醫學啟蒙》卷四

《麻癥集成》卷四:華蓋散

處方

杏仁、僵蠶、力子、防風、甘草、蘇子、瓜蔞、川貝、連翹、荊芥、前胡、炙麻黃。

功能主治

肺受風痰,表實喘促標閉。

摘錄
《麻癥集成》卷四

《醫學集成》卷二:華蓋散

處方

麻黃、杏仁、茯苓、陳皮、桑皮、前胡、蘇子、桔梗、甘草、生薑。

功能主治

傷寒咳嗽。

摘錄
《醫學集成》卷二

《扁鵲心書》:華蓋散

處方

麻黃4兩(浸,去沫),蒼術8兩(米泔浸),陳皮2兩,官桂2兩,杏仁2兩(去皮尖),甘草2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傷寒,頭痛發熱,拘急;感冒,鼻多清涕,聲音不清;四時傷寒,瘟疫瘴氣。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8分,食前熱服。取汗。

摘錄
《扁鵲心書》

《三因》卷十二:華蓋散

處方

甜葶藶半兩,苦葶藶半兩(並用紙隔炒),茯苓1分,人參1分,細辛1分,幹薑1分(炮),桔梗(銼,炒),杏仁1分(去皮尖,麩炒),紫菀1分,款冬花1分,甘草1分(炙),陳皮1分。

制法

上為細末,用羊肺1個心血不透者,切細研爛,旋旋入藥摻肺內,再研勻,藥盡為度,泥土墻上,以濕紙7重蓋覆,每日去紙1重,7日藥就,候幹刮下,再研,羅為細末。

功能主治

肺虛,或感風寒暑濕,及勞逸、抑鬱、憂思、喜怒、飲食饑飽,致臟氣不平,咳唾膿血,漸成肺痿,憎寒發熱,羸瘦困頓,皮膚甲錯,將成勞瘵。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溫酒鹽湯調下,米飲亦得,日2次。

摘錄
《三因》卷十二

《衛生總微》卷十五:華蓋散

處方

阿膠半兩(蛤粉炒如珠子,去蛤粉),黃芩1分,人參(去蘆)1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唾血,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陳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五

《玉案》卷四:華蓋散

處方

赤茯苓1錢5分,桑白皮1錢5分,橘紅1錢5分,蘇子1錢5分,幹葛1錢,桔梗1錢,杏仁1錢,麻黃5分,生薑3片。

功能主治

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胸膈脹滿,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水煎,食遠服。

摘錄
《玉案》卷四

《聖濟總錄》卷四十九:華蓋散

處方

黃耆(銼)1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氣壅熱,胸膈痞悶,痰唾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生薑蜜湯調下;常服入生薑2片,如茶點,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華蓋散

組成

麻黃一兩(30克)、蘇子一兩(30克)、桑白皮一兩(30克)、橘皮一兩(30克)、杏仁一兩(30克)、赤茯苓一兩(30克)、炙甘草五錢(15克)。

用法

上藥研為粗末。每服6克。也可用飲片作湯劑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

功效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主治風寒咳嗽上氣,痰氣不利,呀呷有聲,苔薄白,脈浮滑。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支氣管肺炎、咳嗽變異牲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癥。

1.支氣管肺炎:在西醫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華蓋故合二陳湯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60例,對照組60例單純西醫基礎治療,療程2周。以癥狀、體征均恢復正常,X線胸片提示實變影全部消失為痊愈標準。結果:治療組顯效率為90.0%,對照組為7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光明中醫》2011年第5期)

2.咳嗽變異性哮喘:應用華蓋散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36例,與酮替芬合佈地奈德口噴氣霧劑治療36例作對照,1個療程2周,連續觀察兩個療程。以用藥1周後咳嗽消失,肺部聽診無異常,肺功能有改善,1個月內無復發為痊愈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4%,對照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外周血嗜酸粒細胞治療後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治療組治療後IgE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優於對照組。(《光明中醫》2014年第6期)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華蓋散與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斯疾病42例,西藥應用氨茶堿、鮮竹瀝及對癥治療,對照組39例采用抗生索、化痰藥和支氣管擴張劑常規治療。療程均為2周。以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95%為臨床控制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48%,對照組66.6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陜西中醫》2008年第8期)

方解

本方有解表散寒,降氣化痰功效,是“邪遏喘促之專方”。寒侵痰壅而肺失宣降,法當宣肺降逆。麻黃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蘇子、杏仁降利肺氣,祛痰止咳;陳皮、桑白皮、茯苓健脾祛濕消痰;炙甘草調和於宣降寒溫之問。諸藥配伍,共成解表宣肺,祛痰止咳之功。本方配伍特點為:解表藥與祛痰藥並用,以除風寒痰濕之致病原因;宣肺藥與降氣藥同施,以復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本方雖有甘寒之桑白皮,但全方藥性偏溫,故痰熱咳喘者需加減應用。

現代研究

臨床報道也見於治療感染後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小兒哮喘、流行性感冒等證屬寒痰內阻的病癥。

方歌

(一)華蓋麻黃杏橘紅,桑皮苓草紫蘇共。

(二)華蓋麻杏紫蘇子,茯苓陳草桑白皮。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