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半夏湯

甘遂半夏湯朗讀

甘遂半夏湯中藥材詳解

《金匱要略》卷中:甘遂半夏湯

處方

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藥15克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

治留飲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後雖自覺輕快,但心下仍然堅滿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藥汁,煎取200毫升,頓服之。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金匱》卷中:甘遂半夏湯

處方

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以水1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藥5枚,甘草如指大1枚(炙)。

藥理作用

利尿作用《經方研究》:李春響等實驗報告,用本方100%水提取液進行傢兔利尿作用的實驗,每公斤體重給藥1毫升,藥後30分鐘時5分鐘內尿液,與藥前5分鐘內的尿液比較無明顯增加,但1小時後5分鐘內尿量與藥前5分鐘內尿量比較,有顯著增加。

功能主治

浚痰逐飲。主痰飲,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飲傢心下滿痛,欲嘔吐,或胸腹攣痛者。

臨床應用

1.留飲:吳孚先治西商王某,氣體甚厚,病留飲,得利反快,心下積堅滿,鼻色鮮明,脈沉。此留飲欲去而不能盡去也,用甘遂、半夏、白芍,加白蜜5匙頓服,前癥悉痊。或問:甘遂與甘草其性相反,用之無害而反奏效,何也?曰:正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擊,以成疏瀹決排之功。

2.肺心病腹水:徐某某,女,46歲。患肺原性心臟病伴腹水已年餘。用強心利尿劑後,病反加劇。癥見胸滿腹脹,四肢水腫,喉間痰鳴,心悸而煩不得臥,氣短欲絕,面色晦暗,唇周發紺,二便不通,不食不饑,口不渴,舌胖淡,苔潤,脈弦而結代。證屬脾腎兩虛,痰飲內阻,元氣欲脫。擬甘遂半夏湯化裁:人參15g,甘草3g煎湯,送服甘遂蜜丸(即本方)3g。服後4小時下大便3次,先下黑粒狀,繼下漿糊樣便,小便亦通,胸滿肢腫,痰鳴等癥均已見輕,呼吸好轉,顏面轉微白,唇周淡紅,胃納好轉。翌日,投木香12g,人參15g,甘草3g煎湯吞服甘遂蜜丸3g。服後2便暢通,繼以8味丸固本,經治月餘,諸癥消失,至今6年,未復發。

3.腹壁脂肪增多癥:蔣某某,女,32歲。患者腹部逐漸增大已4月,經中西藥治療無效而轉外地某醫院。診時見:腹部膨隆,大如妊娠8個月,按之松軟如棉絮,自覺脹悶不舒,沉重乏力,神疲嗜睡,納減便溏,經閉3月,白帶量多,質清稀而有腥味,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膩,脈沉滑。證屬脾虛失運,痰濕內停。治以健脾滌痰,方用甘遂半夏湯加減。甘遂9g,半夏9g,白芍9g,炙甘草9g,白術12g,茯苓18g。3劑。藥後腹脹大為減輕,精神轉佳,食納增加,白帶減少,惟大便溏瀉反劇,瀉下之物粘膩如魚凍,餘無不適。原方繼進3劑,腹脹大已減3分之2,餘癥俱覺好轉,大便仍間有粘膩物,脈沉滑,原方再進3劑。2年後,患者至某醫院分娩遇見,謂藥後健如常人,腹大全消,帶止經行,爾後懷孕。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藥汁,煎取8合,頓服之。

各傢論述

1.《金匱要略直解》:留者行之,用甘遂以決水飲;結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飲。甘遂之性直達,恐其過於行水,緩以甘草、白蜜之甘,收以芍藥之酸,雖甘草、甘遂相反,而實有以相使,此酸收甘緩,約之之法也。《靈樞經》曰:約方猶約囊,其斯之謂歟!2.《古方選註》:甘遂反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約之,白蜜潤之,則雖反而甘遂仍得下滲。《靈樞》有言:約方約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飲??漫於腸胃之間,雖利而續堅滿,茍非以甘草、白蜜與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著之根。相反為方,全賴芍藥酸可勝甘,約以監反,庶不溷亂中焦而為害。

3.《金匱要略心典》:脈伏者,有留飲也。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者,所留之飲從利而減也。雖利,心下堅滿者,未盡之飲,復註心下也。然雖未盡而有欲去之熱,故以甘遂、半夏因其勢而導之。甘草與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蓋欲其一戰而留飲盡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藥、白蜜,不特安中,抑緩藥毒耳。

摘錄
《金匱》卷中

漢·《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

組成

甘遂三枚(3克)、半夏十二枚(12克)、芍藥11枚(5克)、炙甘草一枚(1克)。

用法

水煎去渣,加入蜂蜜15克,和藥汁,再煎服。

功效

逐水祛痰,和中除濕。

主治

主治留飲欲去,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者,舌淡苔白膩,脈弦滑。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肝硬化腹水、腦積液伴癲癇等病癥。

1.肝硬化腹水將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治療同對照組,同時口服中藥甘遂半夏膏加腹水超濾濃縮回輸腹腔,療程1個月,停藥隨訪3個月。以癥狀完全消失,一般情況良好;肝脾腫大穩定不變,無叩痛及壓痛,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以上3項指標保持穩定6個月~1年為顯效標準,並觀察腹水消退時間及復發率。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對照組總有效率80%;治療組腹水消退平均時間為12日,對照組腹水消退平均時間為21日;治療組復發率10.5%,對照組復發率29.2%;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海峽藥學》2009年第4期)

2.腦積液伴癲癇(個案)李仲愚毅授應用甘遂半夏湯(甘遂單煎兌服)治療腦積液伴癲癇1例,與二陳湯加減交替使用,連續治療2個月,癲癇一直未發作,頭痛癥狀消失。李教授認為腦部積液伴癲癇系痰飲上逆所致,故取甘遂半夏湯攻逐痰飲。(《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方解

本方用於治療留飲不去,心下堅滿之證。方用甘遂降逆,攻逐飲邪,善行腸間經隧之飲邪;半夏醒脾燥濕,化飲降逆,宣暢氣機;芍藥補血益陰緩急;甘草益氣和中;蜜性甘緩,益氣和中,緩和甘遂與甘草之相反,並調和諸藥

甘遂攻下之力峻猛,使用必須謹慎,可暫用而不可久服,以免攻逐太過,損傷正氣。氣虛、陰傷、脾胃虛弱者及孕婦忌服。

現代研究

臨床報道也見於治療各種類型胃炎、結腸炎、腸結核、腎積水、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遺精、術後尿瀦留、小兒百日咳、無名腫毒、瘧疾等病癥。方中甘遂、甘草兩藥配伍屬中藥“十八反”之列,兩者相反作用的主要毒性靶器官為肝臟。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甘遂與甘草配伍的毒性大小取決於甘草的用量比例,若甘草等於或小於甘遂用量,無相反作用,有時還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但甘草大於甘遂用量,則有相反作用。

方歌

甘遂半夏金匱方,遂夏芍蜜甘草襄,飲留胃腸此方施,遂草相反義深廣。

摘錄
漢·《金匱要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