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粉蜜湯

甘草粉蜜湯朗讀

甘草粉蜜湯中藥材詳解

《金匱要略》卷中:甘草粉蜜湯

處方

甘草6克 粉3克 蜜12克

功能主治

治蛔蟲病。吐涎,腹痛,發作有時,服毒性殺蟲藥,腹痛不能止者。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甘草取400毫升,去滓,納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200毫升。愈即止。

備註

關於本方中的"粉",過去有兩種解釋:一說是鉛粉,為殺蟲峻藥;一說是米粉,為和中養胃之晶。如治蛔蟲病,可用鉛粉;蛔痛屢服殺蟲劑而痛未解,則用米粉。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金匱》卷中:甘草粉蜜湯

處方

甘草2兩,粉1兩,蜜4兩。

功能主治

安蛔止痛,解毒和胃。主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臨床應用

1.蛔厥:郭某某,8歲。因右上腹部陣發性絞痛3天,經用中西藥物驅蟲、止痛無效,其父送我處門診。見其肢冷,腹痛,嘔吐清水,痛時上腹部可摸到不規則包塊,痛止時消散,診為蛔厥證。遂投烏梅丸加減與服,次日其父謂服藥後己下蛔蟲,但腹痛不止。診之,肢冷已除,嘔吐好轉,但腹痛不止而包塊已無。說明蛔得驅而腹痛不止,符合《金匱》甘草粉蜜湯之證。遂令買甘草1兩煎水,加米粉、白蜜調勻,徐徐飲服。服兩小時後,腹痛開始緩解,半天後停止。後用此法治愈多例。

2.妊娠合並膽道蛔蟲癥:陳某某,27歲。因右上腹鉆頂痛,頻繁嘔吐,吐蛔10餘條,收入住院治療。檢查:體溫36.8℃,脈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壓90/60mmHg。呈痛苦病容,面部潮紅,呻吟,精神差,眼瞼下凹,口唇幹燥,腹痛隆而軟,劍突下壓痛,宮底臍上二橫指,胎心音140次/分,無宮縮及出血。診斷為:膽道蛔蟲合並感染;輕度脫水;7月宮內孕。經中西醫服鎮痛、驅蛔兩法治療3天後,疼痛仍不止,陣痛頻作,每痛則大汗淋漓,唇幹喜飲,舌少津,不大便,尿少黃,神疲脈細,屬氣陰虛乏之癥。用生甘草15g,蜂蜜12g,粳米粉10g,以生甘草煎湯,乘溫沖粉、蜜頓服。2劑後諸癥緩解,住院6天痊愈出院。足月後順產1男嬰。

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郭某,男,40歲。上腹部持續隱痛、燒的感已年餘,多在夜間痛醒,進食後稍減;痛處喜溫喜按,伴有泛酸,納差,便溏,舌淡苔白,脈沉。西醫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證屬脾胃氣虛,治宜益氣和胃止痛,用甘草粉蜜湯:炙甘草30g,粳米粉20g,蜂蜜6g,早晚飯前服。3劑後,疼痛及泛酸均減輕。服2月後,鋇餐造影示龕影基本消失。

用法用量

《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6;1:18)報道,四川省某縣1970年7月發生一起應用甘草粉蜜湯集體驅蛔,因使用鉛粉,致使接受該方的74人全部中毒,無一幸免。中毒者在服藥時曾覺藥有鉛臭,數小時後心煩,輕微嘔吐,胃中嘈雜不適。2~9天內先後不同程度出現頭昏頭痛,身軟無力,懶言嗜睡,口臭流涎,口腔糜爛,食欲逐漸下降,胸腹脹滿,四肢及眼胞浮腫。部分病例在牙齦邊緣可見藍灰色鉛線。中毒者初起面色灰白少華,大便秘結;3~5天後部分病人面色發黃,甚至全身發黃;大便由秘結轉溏瀉,小便深黃量少。舌質:中毒初中期淡紅,苔白滑或厚膩;中後期有少數患者出現舌絳少苔;脈象多虛弦、滑數無力或見有濡弱之脈。經用昆佈、海藻、金錢草、板藍根等加減治療,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據此,作者認為原方“粉”,應為米粉。

各傢論述

1.《金匱要略輯義》:案:粉,諸註以為鉛粉;然古單稱粉者,米粉也。而《千金》諸書,藉以治藥毒,並不用鉛粉。蓋本方非殺蟲之劑,乃不過用甘平安胃之品而使蛔安,應驗之於患者,始知其妙而已。

2.《成方便讀》:吐涎心痛,皆由蟲食上膈,故俱作止有時,所謂蛔飽而靜則不痛,蛔饑求食,擾亂胃中則痛而吐涎。毒藥不止者,用毒藥攻殺之品,而蟲不去也。大抵蟲之所食,亦有喜惡,故用正治之法而不去者,必用其所喜之味以誘之。甘草、白蜜之甘,而攪以白粉善殺蟲者,誘之使食,待甘味既盡,毒性便發,蟲患乃除,此醫藥之變詐也。

3.《金匱要略今釋》:若用粉錫,則不當單稱粉。且經文雲“毒藥不止”,示本方為平劑也。用粉錫殺蟲,則仍是毒藥矣!若用甘草粉,依桃花湯用赤石脂之例,當雲甘草3兩,2兩銼,1兩篩末。今直雲甘草2兩,粉1兩,明非甘草粉也。若謂粉即粉草,將謂水即水銀、豆即豆蔻乎?強辭甚矣!惟本方改用粉錫,亦可下蛔,改用草粉,亦可緩急迫,故尾臺、雉間各以其試效雲爾。

摘錄
《金匱》卷中

漢·《金匱要略》:甘草粉蜜湯

組成

甘草二兩(60克)、粉一兩(30克)、蜜四兩(120克)。

用法

先用凈水煎甘草,去渣取計,加入粉、蜜攪勻,如薄粥,分2次服,每日1~2次。

功效

和中緩急止痛。

主治

主治蛔蟲腹痛,吐涎,發作有時,服驅蟲藥後腹痛不止者。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於治療白細胞減少癥、膽道蛔蟲癥和蛔蟲性腸梗阻等病癥。

1.白細胞減少癥:以甘草粉蜜湯合黃芪註射液治療30例,與鯊肝醇片治療30例對照。兩組均以60日為1個療程。療效評定以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欲減退、低熱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為顯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明顯優於對照組的50%。兩組治療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較治療前均明顯升高,治療組優於對照組。(《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年第6期)

2.膽道蛔蟲癥和蛔蟲性腸梗阻:以本方治療膽道蛔蟲癥8例,蛔蟲性腸梗阻7例,15例患者均有排蛔史或吐蛔史,並且在發病前服用過驅蟲藥。結果:經治療後,全部治愈。15例患者服1劑愈者12例,服2劑愈者3例。臨床癥狀消失,飲食起居正常。(《中國鄉村醫生雜志》1998年第5期)

方解

方中三藥均能和中,甘草、白蜜又具緩急止痛之功,性和味甘重在緩解。方中所用之“粉”,歷代醫傢認識有所不同,或謂系鉛粉,或謂系梁米粉、綠豆粉、米粉等。鉛粉具有殺蟲之功,但據《金匱要略》原文“治蛔蟲擾心痛……用毒藥殺蟲,病勢不減”,可見應用本方原旨,並不在於驅蟲,實為調和胃腸,緩解疼痛之方,故似以米粉、梁粉、豆粉等為是。

臨床如見蛔蟲腹痛,可加使君子、苦楝根皮;蛔厥腹痛,加烏梅、黃連;嘔吐較劇,加薑半夏、薑竹茹。

如用鉛粉,此藥有毒,內服劑量不宜過大。

方歌

《金匱》甘草粉蜜湯,用治膽蛔效果良,一粉二甘四份蜜,誘殺蛔蟲是妙方。

摘錄
漢·《金匱要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