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脾湯

歸脾湯朗讀

歸脾湯中藥材詳解

《重訂嚴氏濟生方》:歸脾湯

處方

白術 茯神(去木)黃耆(去蘆)龍眼肉 酸棗仁(炒,去殼)各30克 人參 木香(不見火)各15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補血養心。治思慮過多,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棗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正體類要》卷下:歸脾湯

拼音註音
Guī Pí Tāng
別名

加味歸脾湯(《古今醫鑒》卷十一)、歸脾養營湯(《瘍科心得集》)、歸脾丸(<<中國醫學大辭典》)。

處方

白術 當歸 白茯苓 黃耆(炙)龍眼肉 遠志 酸棗仁(炒)各3克 木香1.5克 甘草(炙)0.9克 人參3克

功能主治

健脾養心,益氣補血。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發熱,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以及脾不統血所致便血,婦女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現用於心臟病,神經衰弱,貧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屬心脾氣血兩虛者。

用法用量

上藥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備註

本方是在嚴氏《濟生方》歸脾湯的基礎上加當歸、遠志而成,主治心脾氣血兩虛之證。方中以參、耆、術、甘草溫補氣健脾;當歸、龍眼肉補血養心,酸棗仁、茯苓、遠志寧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氣醒脾,以防補益氣血藥膩滯礙胃。組合成方,心脾兼顧,氣血雙補。

摘錄
《正體類要》卷下

《濟生》卷四:歸脾湯

處方

白術1兩,茯苓1兩(去木),黃耆1兩(去蘆),龍眼肉1兩,酸棗仁(炒,去殼)1兩,人參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甘草(炙)2錢半。

功能主治

解鬱,養脾陰。主思慮傷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傢論述

《醫碥》:脾氣虛寒,不能運血歸經,故用參、耆、術、草以補脾,又用木香引之;氣虛則易散,故用棗仁以斂肝;血不歸經則心失所養而不寧,故用圓眼肉、茯神以補心。

摘錄
《濟生》卷四

《胎產指南》卷七:歸脾湯

處方

橘紅、膽星、茯神、杏仁、人參、當歸、甘草、半夏、枳實、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術、圓眼。

功能主治

產後身熱感風,痰結胸膈,心經蓄熱,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牽搐,口痰盛,言語無倫。

摘錄
《胎產指南》卷七

《辨證錄》卷六:歸脾湯

處方

人參3錢,茯神3錢,炒棗仁5錢,遠志1錢,麥冬3錢,山藥3錢,當歸3錢,廣木香(末)3分,黃耆2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

補心。主心包膻中之火熾甚,口幹舌燥,面紅目赤,易喜易笑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辨證錄》卷六

《種痘新書》卷十二:歸脾湯

處方

人參1錢2分,白術1錢2分,茯神1錢2分,黃耆1錢2分,地骨皮1錢2分,甘草3分,木香5分,遠志1錢(去心),棗仁1錢。

功能主治

女子閉經,血海幹涸,適產出痘。

用法用量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本方加柴胡、出梔,名“加味歸脾湯”。

摘錄
《種痘新書》卷十二

《會約》卷十五:歸脾湯

處方

人參,當歸身2錢,黃耆1錢半(蜜炒),白術1錢半,茯神1錢半,棗仁(炒,研)1錢,遠志6分,炙草8分,陳皮7分。

功能主治

產後心血虛損,心無所主而覺痛。

用法用量

桂圓肉、蓮肉為引,水煎服。

摘錄
《會約》卷十五

《古今醫徹》卷三:歸脾湯

處方

人參1錢,石斛1錢(鹽水炒),遠志肉1錢(甘草湯浸,焙),茯神1錢,棗仁1錢(炒熟,研),白術(土炒)1錢,炮薑5分,木香5分,石菖蒲5分,柴胡3分,炙甘草3分,當歸身7分,桂圓肉5枚。

功能主治

中氣不足,思慮過度,饑飽失時,勞役不節,而致中脘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脾疼者,脈見軟弱,中氣已虛,去當歸、耆、術,少加柴胡。

摘錄
《古今醫徹》卷三

《正體類要》,本方制丸,名“歸脾丸”“人參歸脾丸”:歸脾湯

組成

白術、當歸、白茯苓、炒黃芪、龍眼肉、遠志、炒酸棗仁各一錢(各3克),木香五分(1.5克) ,炙甘草三分(1克),人參一錢(3克)。

用法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效

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主治

1.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神疲倦怠,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2.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弱。

臨床應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悸失眠,體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者。

3.失眠癥:以Cochrane法系統評價歸脾湯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癥的療效,納入12項研究1004例患者結論:歸脾湯及其加減方治療失眠癥有較好療效,尚需進一步開展大規模、高質量的有中醫特色的研究加以證實。(《光明中醫》2013年第11期)

4.心悸:以歸脾湯治療心脾兩虛型心悸患者20例(治療組),與三七片治療20例對照。療程為7日。以臨床癥狀及心律失常等消失,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為治愈標準一結果:治療組治愈6例,顯效6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對照組治愈3例,顯效6例,有效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70%。(《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年第5期)

5.抑鬱癥:以歸脾湯治療抑鬱癥心脾兩虛型患者30例,與鹽酸氟西汀治療30例對照,療程均為6周。結果:歸脾湯組和鹽酸氟西汀組的HAMD療效有效率隨治療時間不斷提高,兩組的中醫癥狀療效有效率亦隨治療時間不斷提高。歸脾湯可顯著提高心脾兩虛型抑鬱癥患者的HAMD量表及中醫癥狀量表減分率,與鹽酸氟西汀療效相當,但比鹽酸氟西i丁不良反應少,起效更早。(《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 014年第16期)

6.過敏性紫癜:以歸脾湯治療過敏性紫癜患者42例(治療組),與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鹽酸西咪替丁靜滴治療42例對照。療程為4周。結果:治療組愈19例,顯效13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9%;對照組痊愈13例,顯效10例,有效11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0.9%。(《中醫臨床研究》2014年第24期)

7.面肌痙攣:以歸脾湯治療面肌痙攣患者24例,與卡馬西平治療23例對照,療程28日。結果:治療組顯效9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顯效3例,有效9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52.2%。(《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方解

本方證為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虧虛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統血,思慮過度,必致心脾氣血暗耗,脾氣虧虛則體倦、食少;心血不足則見驚悸、怔忡、健忘、不寐、盜汗;脾虛統血無權,則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下血;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均屬氣血不足之象。上述諸癥雖屬心脾兩虛,但以脾虛為核心,氣血虧虛為基礎。治宜健脾養心與益氣補血兼施。方中黃芪甘溫,益氣補脾,龍眼肉甘平,既補脾氣,又養心血以安神,為君藥。人參、白術補脾益氣,助黃芪益氣生血;當歸補血養心,助龍眼肉養血安神,為臣藥;茯神、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氣醒脾,與大量益氣健脾藥配伍,補而不滯,滋而不膩,為佐藥。炙甘草補氣調中,為佐使藥。用法中薑、棗調和脾胃,以資化源。全方共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為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之良方。配伍特點:一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在於此;二是氣血並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則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三是補氣養血藥中佐以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宋朝嚴用和《濟生方》,但方中無當歸、遠志,至明·薛己補此二味,使養血寧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適應范圍,亦隨著後世醫傢的臨床實踐,不斷有所擴充,原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增加治療脾不統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內科摘要》增補瞭治療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癥。

現代研究

早期文獻報道本方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頭暈、功能性子宮出血、崩漏、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癥;又用以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腦外傷後遺癥、頭痛、脫發、特發性水腫、心臟病、月經不調等病癥。現代藥理研究證買,本方對傢兔燙傷休克期的血壓、呼吸、血糖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註意

出血屬陰虛血熱者,應慎用。

方歌

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齊,酸棗木香龍眼肉,兼加薑棗益心脾。

摘錄
《正體類要》,本方制丸,名“歸脾丸”“人參歸脾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