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沖湯

固沖湯朗讀

固沖湯中藥材詳解

《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固沖湯

處方

白術(炒)30克 生黃耆18克 龍骨(煅,搗細)24克 牡蠣(煅,搗細)24克 萸肉(去凈核)24克 生杭芍12克 海螵蛸(搗細)12克 茜草9克 棕邊炭6克

功能主治

治血崩。

用法用量

上藥煎湯,用五倍子末15克和服。

脈象熱者,加大生地30克,涼者,加烏附子9克。

摘錄
《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衷中參西》上冊:固沖湯

處方

白術1兩(炒),生黃耆6錢,龍骨8錢(煅,搗細),牡蠣8錢(煅,搗細),萸肉8錢(去凈核),生杭芍4錢,海螵蛸4錢(搗細),茜草3錢,棕邊炭2錢,五倍子5分(軋細,藥汁送服)。

功能主治

婦女血崩。

臨床應用

1.血崩:一婦人年三十餘,陡然下血,兩日不止。及愚診視,已昏憒不語,周身皆涼,其脈微弱而遲。知其氣血將脫,而元陽亦脫也。遂急用此湯去白芍,加野臺參八錢、烏附子三錢。一劑血止,周身皆熱,精神亦復。仍將白芍加入,再服一劑,以善其後。

2.功能性子宮出血:以固沖湯為主治療5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每日一劑,三日為一療程。其中勞傷型(30例)加紅參、三七、鹿角霜,虛寒型(14例)加附片、炮薑、艾葉,虛熱型(4例)加生地、丹皮、旱蓮草,血瘀型(2例)加蒲黃、赤芍、當歸。結果,服藥1-2個療程後,痊愈34例,顯效13例,有效3例。

用法用量

脈象熱者,加大生地1兩;涼者,加烏附子3錢;大怒之後,因肝氣沖激血崩者,加柴胡2錢;若服藥兩劑不愈,去棕邊炭,加真阿膠5錢(另燉)同服;服藥後覺內熱者,加生地。

摘錄
《衷中參西》上冊

《醫學衷中參西錄》:固沖湯

組成

白術炒一兩(30g) ,生黃芪六錢(18g) ,龍骨煅搗細八錢(24g), 牡蠣煅搗細八錢(24g), 山萸肉去凈核八錢(24g), 生杭芍四錢(12g), 海螵蛸搗細四錢(12g),茜草三錢(9g),棕邊炭二錢(6g) ,五倍子五分,軋細,藥汁送服(1.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氣健脾,固沖攝血。

主治

脾氣虛弱,沖脈不固之崩漏證。崩漏或月經過多,色淡質稀,心悸氣短,頭暈肢冷,四肢乏力,舌淡,脈微弱。

方解

本方證為脾氣虛弱,沖脈不固所致。沖為血海,脾主統血、攝血,脾氣虛弱,統攝無權,致沖脈不固,故見月經過多,甚或崩漏;氣虛及失血過多,則色淡質稀,心悸氣短;舌質淡,脈微弱,均為血虛氣弱之象。治宜益氣健脾,固沖攝血。方中重用白術、黃芪補氣健脾,使脾健統攝有權,以固沖攝血,為君藥。山萸肉、白芍甘酸斂陰,既補益肝腎,又斂陰攝血,共為臣藥。煅龍骨、煅牡蠣、棕櫚炭、海螵蛸、五倍子收斂固澀以止血;茜草祛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共為佐藥。沖為血海,崩漏則沖脈空虛,本方有益氣健脾,固沖攝血之功,故以“固沖”名之。

臨床應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脾虛沖任不固之崩漏下血的常用方,以出血量多,色淡質稀,頭暈肢冷,舌淡,脈微弱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過多屬脾虛沖脈不固者。

功用鑒別

本方與歸脾湯均治脾虛氣不攝血之崩漏下血,但歸脾湯是由健脾與養心安神藥配伍組成,以補為主,所治者為心脾兩虛,脾不統血之崩漏下血;本方是由健脾與收澀藥配伍組成,以澀為主,所治者為脾氣虛弱,沖脈不固之崩漏下血。

固經丸(《丹溪心法》):黃芩炒 白芍炒龜甲炙,各一兩(30g) 椿根皮七錢半(22g) 黃柏炒,三餞(9g) 香附二錢半(7.5g)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9g),空心溫酒或白湯下。功效:滋陰清熱,固經止血。主治:陰虛血熱之崩漏證。癥見月經過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紅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脈弦數。

方歌

固沖湯用白術芪,龍牡芍萸茜草宜,倍子海蛸棕櫚炭,崩中漏下總能醫。

摘錄
《醫學衷中參西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