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豉湯

蔥豉湯朗讀

蔥豉湯中藥材詳解

《肘後方》卷二:蔥豉湯

別名

蔥白豉湯(《類證活人書》卷十九)。

處方

蔥白3枚 豉6克

功能主治

通陽發汗。主外感初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者。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頓服取汗。

服藥後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黃6克。

摘錄
《肘後方》卷二

《孟詵方》:蔥豉湯

處方

連須蔥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薑3片 黃酒30克

制法

將蔥白、淡豆豉、生薑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黃酒煎煮。

功能主治

解表和中。

用法用量

熱服,服後蓋被取汗。

摘錄
《孟詵方》

《聖濟總錄》卷一九○:蔥豉湯

處方

豉1合,蔥白1握(去須,切),生薑1兩(切)。

功能主治

妊娠傷寒頭痛。

用法用量

上以水1大盞,煮至6分,去滓,分2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九○

《聖惠》卷九:蔥豉湯

處方

蔥白3莖(切),麻黃1兩(去根節,銼),豉1合,生薑半兩(拍碎)。

功能主治

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痛。

用法用量

上以水2大盞,煎至1大盞3分,去滓,分為3服,不拘時候,稍熱頻服。衣覆出汗。

摘錄
《聖惠》卷九

《聖惠》卷三十八:蔥豉湯

處方

蔥白8莖,香豉2合,藍葉3分,柴胡1兩(去苗),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五石忽發動,體熱煩疼,心躁悶亂。

用法用量

以水5大盞,煎至2盞半,去滓,分5次溫服。未效,再合服之。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聖濟總錄》卷二十一:蔥豉湯

處方

蔥白14莖,豉半合(炒),幹薑(炮)1分,麻黃(去根節)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傷寒初覺1-2日,頭項腰脊痛,惡寒。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良久,投蔥豉熱粥,蓋覆出汗。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蔥豉湯

處方

蔥白2莖(細切),豉1合,蜀椒49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疫癘病始得之,頭疼壯熱。妊娠七月,傷寒壯熱,赤斑變為黑斑,溺血。

用法用量

以水3盞,煎至2盞,去滓,頓熱服。汗出愈,未愈更煎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聖濟總錄》卷二十一:蔥豉湯

處方

蒼術(米泔浸,去皮,銼,麩炒黃)2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2兩,甘草(炙,銼)1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1日至3日以前,身熱脈大,肢體疼痛,汗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入蔥白3寸,鹽、豉20粒,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晉·《肘後備急方》:蔥豉湯

出處

蔥豉湯,出自晉·《肘後備急方》。本方又名“蔥白豉湯”。

組成

蔥白一虎口(5條)、淡豆豉1升(30克)。

用法

水煎,分服取汗。

功效

解表散寒。

主治

外感風寒輕證,癥見微惡風寒,或微熱,頭痛,無汗,鼻塞流涕,噴嚏,舌苔薄白,脈浮。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及肺炎等病癥。

1.感冒:以本方加香附、蘇葉、陳皮等治療妊娠早期風寒感冒。5劑後癥狀消失,囑停藥。(《山東中醫雜志》2010年第11期)

2.腺病毒肺炎:以本方合保和丸加枳實治患兒腺病毒肺炎高熱。僅服藥3劑而病獲速愈。(《黑龍江中醫藥》1995年第2期)

方解

本方組成最能體現葛洪組方遣藥簡便廉效的特點,藥僅二味,為清宣發散之劑,溫而不燥,汗而不峻,對感冒及時疫初起,邪淺證輕者,頗為合拍。方中,蔥白發汗解表,“散風寒表邪”,以“治傷寒頭痛身疼”,為君藥。淡豆豉“發汗解肌”,宣散表邪。二藥合用,解表散寒。藥性平和,辛而不烈,溫而不燥,構成辛溫解表之輕劑。臨床以微惡寒、鼻塞、噴嚏為證治要點。

現代研究

臨床報道尚見於治療咽喉腫痛。

方歌

蔥豉湯原助汗方,同煎蔥豉代麻黃,莫雲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陽效力彰。

摘錄
晉·《肘後備急方》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