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彙編》:破布草 拼音注音 Po Bu Cǎo 別名 野甘露 來源 唇形科破布草Stachys kouyangensis (Van.)Dunn,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四川、貴州、雲南
()
拼音注音 Shui Tǎ Huā Ye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鳳梨科植物紅苞鳳梨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llbergia pyramidalis Lind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多鮮用。 生
()
拼音注音 Shā Lou Lu 別名 砂藍刺頭(《內蒙古中草藥》),刺甲蓋、惡背火草、刺頭、火絨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出處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
()
拼音注音 Shā Lou Lu Gēn 別名 砂蘭刺頭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砂藍刺頭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chinops gmelinii Turcz.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挖,
()
拼音注音 Shǔ Kui 別名 棋盤花、麻桿花、一丈紅、蜀季花、斗篷花、餑餑花、光光花、熟季花、端午花 來源 錦葵科蜀葵屬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Cavan.,以根、
()
《全國中草藥彙編》:甜瓜子 拼音注音 Tian Guā Zǐ 來源 為葫蘆科甜瓜屬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收集種子,洗淨曬乾。 性味 甘、寒。無毒
()
別名 木通、羊開口、野木瓜、預知子、八月炸、八月扎[果] 來源 為木通科木通屬植物五葉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以根與籐莖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乾。
()
拼音注音 Xī Zanɡ Jī Zhuǎ Cǎo Huā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毛茛狀金蓮花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ollius ranunculoides Hemsl. 采收和儲藏:夏季開花時
()
《全國中草藥彙編》:巖敗醬 拼音注音 Yan Bai Jianɡ 來源 敗醬科巖敗醬Patrinia rupestris Juss.,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華北。 化學成分 根含揮發油。
()
《中藥大辭典》:鴨皂樹根 拼音注音 Yā Zao Shu Gēn 別名 絨祖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洋梅花刺根(《雲南經濟植物》)。 出處 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來源
()
《中藥大辭典》:山海螺 拼音注音 Shān Hǎi Luo 別名 地黃(《別錄》,白河車(王安卿《採藥志》),牛奶子(《植物名實圖考》),四葉參(《蘇南種子植物》),白蟒肉、山胡蘿蔔(《東北
()
《中藥大辭典》:阿爾泰紫菀 拼音注音 ā ěr Tai Zǐ Wǎn 出處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阿爾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夏、秋開花時采收,陰乾。 生境
()
拼音注音 Ma Yu Rou 別名 麻魚、麻花魚、重唇花魚 英文名 cheilo-fish gallbladder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誌》。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厚唇
()
《全國中草藥彙編》:蓮座薊 拼音注音 Lian Zuo Ji 別名 食用薊 來源 菊科蓮座薊Cirsium esculentum (Sievers)C. A. Mey.,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東北、內蒙
()
《全國中草藥彙編》:苦菜 拼音注音 Kǔ Cai 別名 敗醬草[東北]、苦葉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黃鼠草 來源 菊科野苦荬屬植物山苦荬Ixeris chinens
()
《中國藥典》:桔梗 拼音注音 Ju Gěnɡ 別名 包袱花、鈴當花、道拉基 英文名 RADIX PLATYCODONIS 來源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
()
《中藥大辭典》:劍麻 拼音注音 Jian Ma 別名 菠蘿麻 出處 《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 來源 為龍舌蘭科植物劍麻的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佈 生
()
《中國藥典》:黃芪 拼音注音 Huanɡ Qi 英文名 RADIX ASTRAGALI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
()
《中國藥典》:紅芪 拼音注音 Honɡ Qi 別名 巖黃芪、黑芪 英文名 RADIX HEDYSARI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乾燥
()
《全國中草藥彙編》:甘薯 拼音注音 Gān Shǔ 別名 白薯、紅薯、紅苕、蕃薯、地瓜 來源 旋花科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以根、籐入藥。 生境分佈 各地栽
()
別名 色卡[藏名] 來源 豆科單體蕊黃芪Astragalus monadelphus Bunge,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四川若爾蓋。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
()
《中國藥典》:皂角刺 拼音注音 Zao Jiǎo Ci 別名 天丁、皂丁 英文名 SPINA GLEDITSIAE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乾燥棘刺。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