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鯽

石鯽朗讀

石鯽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石鯽

拼音注音
Shi Ji
別名

華鯨(《魚類分類學》),老母豬魚、山鯽魚(《黑龍江流域魚類》)。

出處

姚可成《食物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華鳈

生境分佈

分佈長江和黑龍江的干、支流及附屬的湖泊、河流中。

原形態

體稍側扁,腹部圓。體長約15厘米。頭很短,吻鈍而圓,吻長略大於眼徑。口下位,呈馬蹄形,下頒的前緣有一層較發達的角質層。上層為弧形,下層溝中斷。兩鼻孔間凹陷,使吻部突出。上頜須1對,很短。下嚥齒1行,齒端呈鉤狀,外側1個呈圓柱形。鱗中等大,側線鱗40~41。背鰭Ⅲ7,不分枝鰭條基部較硬,起點在腹鰭之前。臀鰭Ⅲ6。較短。體多深色,體側有4條垂直的寬黑斑;各鰭呈黑色,其邊緣為白色。

喜棲於底層多泥沙的流水或靜水的中下層。產卵期4~5月。

性味

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姚可成《食物本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熱毒。醃食更佳。"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石鯽

拼音注音
Shi Ji
別名

山鯽魚、老母豬魚、花石鯽、花魚、山鰹子

英文名
golden carp
出處

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華鳈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Bleeker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內臟,鮮用。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水體的中下層,常棲息於水質澄清、底層多泥沙的流動或青止水域之中。為雜食性魚類。

資源分佈:廣佈於長江和黑龍江的干支流,以及各附屬的湖泊和河流。

原形態

華鳈,體長而側扁。頭背部隆起,腹圓無腹稜。頭短,吻圓鈍,微突出。口下位,略呈馬蹄形。下嚥齒1行,齒端呈鉤狀,外側1個呈圓柱形鰓耙外側8-9。唇稍厚,唇後溝中斷,間隔較寬。口色有1對短鬚。鱗中等大,側線鱗40-41。背鰭3,7,不分支鰭條基部較硬,起點在腹鰭之前。臀鰭3,6,較短。尾鰭分叉較淺。體背灰黑色,體側灰色,腹部灰白色。體側有4條寬而垂直的黑色斑點。各鰭黑色,其邊緣為白色。

化學成分

全魚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皮及鰓含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如玉蜀黍黃質(zeaxanthin),葉黃素(lutein),梳黃質(cynthiaxanthin),隱黃質(cryptoxanthin),硅藻黃質(diatoxanthin),胡蘿蔔二醇(tunaxanthin),喇蛄素(astacene)。

歸經

脾;胃經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胃;利小便;解熱毒。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後飽脹;水腫脹滿;黃疸;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50-100g。

各家論述

姚可成《食物本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熱毒。醃食更佳。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