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鑽風

三鑽風朗讀

三鑽風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三鑽風

拼音注音
Sān Zuan Fēnɡ
別名

山胡椒、升子樹葉(《陝西中草藥》)。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為樟科植物三丫烏藥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佈

生於山谷溪邊、雜木林中或林緣。分佈湖北、四川、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東、遼寧、山西、陝西等地。

原形態

三丫烏藥,又名:香麗木、三丫釣樟、猴楸樹、三角楓、山姜、假嶗山棍、姜羊。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葉互生,卵形或闊卵形,長6.5~12厘米,寬5.5~10厘米,先端銳尖或稍鈍,全緣或上部3裂,上面綠色,初有短毛,後無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棕黃色絹毛或無毛,具三出脈;葉柄長2~3厘米。花單性,異株,淡黃色;集成傘形花序,腋生,總花梗短;花被片6,能育雄蕊9,花藥2室,內向瓣裂。核果球形,直徑7~8毫米,鮮時紅色,干時灰褐色,有毛。

性味

《陝西中草藥》:"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陝西中草藥》:"活血舒筋,散瘀消腫。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三鑽風

拼音注音
Sān Zuan Fēnɡ
別名

山胡椒、三鑽七

英文名
Bark of Japanese Spicebush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三椏烏藥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a obtusiloba Bl.[L.cercidifolia Hemsl.]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溪邊、雜木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佈:分佈遼寧、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態

三丫烏藥,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葉互生,卵形或闊卵形,長6.5-12cm,寬5.5-10cm,先端銳尖或稍鈍,全緣或上部3裂,上面綠色,初有短毛,後無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棕黃色絹毛或無毛,具三出脈;葉柄長2-3cm。花單性,異株,淡黃色;集成傘形花序,腋生,總花梗短;花被片6,能育雄蕊9,花藥2室,內向瓣裂。核果球形,直徑7-8mm,鮮時紅色,干時灰褐色,有毛。

性狀

1.性狀鑒別 樹皮呈細捲筒狀,長16-25cm,寬2cm,厚1.5-2mm。外表面灰褐色,粗糙,具不規則細縱紋和斑塊狀紋理,有突起的類圓形小皮孔,栓皮脫落或刮去後較平滑,棕黃色至紅棕色;內表面紅棕色,平坦,可見細縱紋,劃之略顯油痕。質硬脆,折斷面較平坦。外層棕黃色,內層紅棕色而略帶油質。氣微香,味淡,微辛。

2.顯微鑒別 樹皮機橫切面:木栓層最內層細胞外壁及側壁增厚,微木化。皮層窄,有的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砂晶;石細胞散在或數個切向相連;分泌細胞較少,常含有灰黃色油滴狀物。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環帶,石細胞壁厚,有的外側壁較薄,在韌皮射線開口處的石細胞中常含細小草酸鈣砂晶。韌皮部寬廣,石細胞少見;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壁厚,木化或微木化;分泌細胞眾多;射線寬1-3列細胞,壁較厚,細胞充滿砂晶。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粉末特徵:淺黃棕色。1石細胞長方形、類方形或多角形,直徑25-46μm,有的壁一面較薄,少數胞腔內含有砂晶。2纖維單個散在,長梭形,直徑10-26μm,邊緣較平直或略呈波齒狀,兩端較尖或鈍尖,壁厚,胞腔線形。3分泌細胞長圓形、卵圓形或類圓形,長38-125μm,直徑23-44μm,含灰黃色分泌物。4射線細胞壁較厚,充滿細小草酸鈣砂晶。

化學成分

樹幹含谷甾醇、豆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枝葉含芳香油0.4-0.6%,主要為烏藥醇(Linde-rol)。葉有含碳數從16-33的直鏈烷烴。種子油中含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寇酸(十四(烷)酸,Myristic acid)、天台烏藥酸(Linderic acid,Dodecen-4-oic acid)、癸烯-2-酸(Decenoic acid)、癸烯-4-酸(Decen-4-oic acid,Obtusilic acid)、十四碳烯-4-酸(Tetradecen-4-oic acid,Tsudzu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亞油酸(Linoleic acid)等。

鑒別

理化鑒別 本品折斷面置紫外燈(365mm)下檢視,斷面濕灰黃色螢光。

歸經

胃;肝經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溫中行氣;活血散瘀。主心腹疼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陝西中草藥》:活血舒筋,散瘀消腫。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