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藥性:

鱉甲

《中國藥典》:鱉甲 拼音注音 Biē Jiǎ 別名 團魚蓋、腳魚殼、上甲、甲魚 英文名 CARAPAX TRIONYCIS 來源 本品為鱉科動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

()

鼻涕果

《全國中草藥彙編》:鼻涕果 別名 蜜心果、粘心果 來源 水東哥科水東哥屬植物錐序水東哥Saurauia napaulensis DC.,以根及果入藥。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曬乾或鮮用。...

()

飽飯花

《全國中草藥彙編》:飽飯花 拼音注音 Bǎo Fan Huā 別名 小葉珍珠花、烏飯子、米飯花 來源 杜鵑花科飽飯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葉、果實入藥。 生境...

()

鱉甲膠

《全國中草藥彙編》:鱉甲膠 拼音注音 Biē Jiǎ Jiāo 別名 別甲膠 來源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製成的膏入藥。 生境分佈...

()

飽飯花果

拼音注音 Bǎo Fan Huā Guǒ 別名 烏飯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

()

鱉肉

《中藥大辭典》:鱉肉 拼音注音 Biē Rou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肉。 化學成分 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

()

鼻煙

拼音注音 Bi Yān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茄科植物煙草的葉和入其他藥材後製成的粉末。 功能主治 《綱目拾遺》:"通關竅,治驚風,明目,定頭痛,辟疫。""能追風...

()

飽飯花枝葉

《中藥大辭典》:飽飯花枝葉 拼音注音 Bǎo Fan Huā Zhī Ye 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杜鵑花科植物小葉珍珠花的枝葉。全年可采。 性味 苦,平。...

()

鱉膽

《中藥大辭典》:鱉膽 拼音注音 Biē Dǎn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膽或膽汁。 化學成分 Amyda japonica的膽汁,含兩個內酯:三羥基甾族膽烷酸內...

()

鼻血草

《全國中草藥彙編》:鼻血草 拼音注音 Bi Xiě Cǎo 別名 紅活美、滇荊芥、土荊芥 來源 唇形科滇荊芥屬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M. parvi...

()

駁骨丹

《全國中草藥彙編》:駁骨丹 拼音注音 Bo Gǔ Dān 別名 小駁骨、細葉駁骨蘭、臭黃籐 來源 為爵床科裹籬樵屬植物裹籬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

()

鱉脂

《中藥大辭典》:鱉脂 拼音注音 Biē Zhī 別名 鱉膏(《本草拾遺》),鱉油(《現代實用中藥》)。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脂肪。 功能主治 1《...

()

鼻血雷

《中藥大辭典》:鼻血雷 拼音注音 Bi Xiě Lei 別名 鼻血連(《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出處 《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來源 為馬兜鈴科植物管花馬兜鈴...

()

駁骨草

《中藥大辭典》:駁骨草 拼音注音 Bo Gǔ Cǎo 別名 小功勞(《雲南中草藥選》)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花葉九節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淨,切...

()

鱉血

《全國中草藥彙編》:鱉血 拼音注音 Biē Xue 別名 團魚血 來源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血入藥。 生境分佈 從東北到海南島、陝西...

()

鲃魚

《中藥大辭典》:鲃魚 拼音注音 Ba Yu 出處 姚可成《食物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鋸倒刺鲃的肉。 生境分佈 生活於江河的上游,棲息於亂石間隙和深水石洞處。...

()

叢枝蓼

《中藥大辭典》:叢枝蓼 拼音注音 Conɡ Zhī Liǎo 別名 水紅辣蓼、辣蓼(《全展選編·傳染病》)。 出處 《全展選編·內科》 來源 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

()

鷩雉

拼音注音 Bi Zhi 別名 赤鷩(《山海經》),鵔鸃(《漢書》),采雞(《逸周書》),錦雞(《禽經》),金雞(《綱目》)。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雉科動物紅腹錦雞的肉。 生...

()

叢毛榕

拼音注音 Conɡ Mao Ronɡ 別名 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母豬精、細葉牛奶樹、石榕、奶汁草 來源 桑科叢毛榕Ficus comata Hand.-Mazz.,以根入藥。 生境分...

()

鱉卵

《中藥大辭典》:鱉卵 拼音注音 Biē Luǎn 出處 《本草蒙筌》 來源 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卵。 性味 《醫林纂要》:"鹹,寒。" 功能主治 1《本草蒙筌》:"鹽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