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半楓荷根 拼音注音 Ban Fēnɡ He Gēn 出處 《嶺南採藥錄》 來源 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砂質土山
()
《全國中草藥彙編》:半夏 拼音注音 Ban Xia 別名 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 英文名 RHIZOMA PINELLIAE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
()
拼音注音 Ban Biān Fēnɡ 別名 老虎斑 英文名 Tsoong Pellionia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蕈樹的根。 拉丁植物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葉 拼音注音 Ban Fēnɡ He Ye 出處 《廣西中草藥》 來源 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 功能主治 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半楓
()
拼音注音 Ban Fēnɡ He 別名 翻白葉樹、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 來源 為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Pteros
()
《全國中草藥彙編》:半邊蘇 拼音注音 Ban Biān Sū 別名 綿穗蘇、野魚香、野蘇、大胡麻、天人草 來源 唇形科半邊蘇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Hand.-
()
《中藥大辭典》:半截葉 拼音注音 Ban Jie Ye 別名 鍋鏟葉、金邊蓮(《雲南中草藥選》),半節葉、半節觀音(《雲南思茅中草藥選》),牙喃壩(傣名)。 出處 《雲南中草藥》
()
《全國中草藥彙編》:八角香 拼音注音 Bā Jiǎo Xiānɡ 別名 蜘蛛草、白花蟹甲草 來源 菊科蟹甲草屬植物兔耳風花蟹甲草Cacalia ainsliaeflora (Franch.) Hand.-M
()
《中國藥典》:八角茴香 拼音注音 Bā Jiǎo Hui Xiānɡ 英文名 FRUCTUS ANISI STELLATI 來源 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乾燥成熟果
()
《中藥大辭典》:八角楓根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Gēn 別名 白龍鬚(《簡易草藥》),白金條(《分類草藥性》),白筋條(《四川中藥志》)。 出處 《簡易草藥》 來源
()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別名 白金條[側根名]、白龍鬚[須狀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將軍、割舌羅、五角楓、七角楓、野羅桐、花冠木 來源 為八角楓科
()
《中國藥典》:阿魏 拼音注音 ā Wei 別名 臭阿魏、細葉阿魏 英文名 RESINA FERULAE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或阜
()
《全國中草藥彙編》:阿里紅 拼音注音 ā Lǐ Honɡ 別名 落葉松茸 來源 真菌類多孔菌科層孔菌屬苦白蹄Fomes officinalis (Vill. ex Fr.) Ames,以子實體入藥。夏秋
()
《全國中草藥彙編》:阿育魏實 拼音注音 ā Yu Wei Shi 來源 傘形科阿育魏實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以種子入藥。 生境分佈 新疆。 性味 辛、苦,溫
()
拼音注音 Ba Yue Zha 別名 預知子、狗腰籐、八月瓜、八月扎、臘瓜 來源 本品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australis (Diels) Rehd
()
拼音注音 ā Yue Hun Zǐ 別名 胡棒子、無名子。 出處 阿月渾子始載於《本草拾遺》,云:「阿月渾子……生西國諸蕃,雲與胡榛子同樹,一歲棒子,二歲渾子也。」《綱目
()
拼音注音 ā ěr Tai Rui Xiānɡ 別名 尖瓣瑞香(《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英文名 root of Altai Daphne 出處 始載於《新疆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
()
拼音注音 ā ěr Tai Duō Lanɡ Ju 別名 太白菊、太白小紫菀 來源 菊科阿爾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Cremanthodium calotum Diels],以全草入藥
()
拼音注音 ā Li Tenɡ 別名 念珠籐(《廣州植物誌》),瓜子籐、瓜子英、山紅木、過山香、春根籐、過骨邊(《福建民間草藥》),瓜子金(《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七里香(《福建中草
()
《全國中草藥彙編》:艾葉 拼音注音 ai Ye 別名 艾、艾蒿、家艾 英文名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
拼音注音 ai Ma Cǎo 別名 鐵秤鉈、禾麻草 來源 蕁麻科艾麻草屬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以塊根入藥。秋季採挖,去莖葉,洗淨泥土曬乾。 性
()
《中藥大辭典》:艾納香根 拼音注音 ai Na Xiānɡ Gēn 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菊科植物艾納香的根,植物形態詳"艾納香"條。 性味 辛,溫。
()
《中藥大辭典》:艾納香 拼音注音 ai Na Xiānɡ 別名 大風艾、牛耳艾、大風葉、紫再楓(《生草藥性備要》),再風艾(《嶺南採藥錄》),大艾、大楓草(《中國樹木分類學》),大骨
()
《中藥大辭典》:矮腳羅傘 拼音注音 ǎi Jiǎo Luo Sǎn 別名 雪下紅、珊瑚珠(《花鏡》),短腳三郎(《植物名實圖考》),小羅傘(《陸川本草》),矮茶風、毛莖紫金牛(《四川中藥志
()
拼音注音 ān Tāi Yao 別名 骨筋草、嚇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酢漿草科植物無柄感應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ophytum sessile(Buch.Ham.)K.Kunth 采收
()
拼音注音 ān Lǘ Zǐ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菊科植物庵閭的果實。植物形態詳"庵閭"條。冬季采收。 歸經 《綱目》:"入足厥陰經。" 性味 苦辛,溫。 1《
()
拼音注音 ǎi Wei Mao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矮衛矛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nanus Bieb. 采收和儲藏:秋後采收,洗淨,切片,或剝皮曬乾。 生境分
()
拼音注音 ān Lǘ 別名 庵蘆(《本草經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彙編》)。 出處 《本經》 來源
()
《中藥大辭典》:人參蘆 拼音注音 Ren Shēn Lu 別名 竹節參(《本經逢原》)。 出處 《本草蒙筌》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莖。 性味 甘苦,溫。 1《本
()
《中藥大辭典》:入地金牛 拼音注音 Ru Di Jīn Niu 別名 蔓椒、豕椒(《本經》),豬椒、彘椒、狗椒(《別錄》),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圖經》),金牛公、兩邊針(《嶺南採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