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苦

《中藥大辭典》:蕎麥七 拼音注音 Qiao Mai Qī 別名 白藥子、石天蕎(《陝西中草藥》),紅要子(《河南中草藥手冊》)。 出處 《陝西中藥志》 來源 為蓼科植物翼蓼
()
拼音注音 Tiān Qiao Mai Gēn 別名 金鎖銀開(《李氏草秘》),苦蕎頭(《草木便方》),野蕎子(《分類草藥性》),鐵石子(《天寶本草》),透骨消(《植物名實圖考》),藍蕎頭(《民間常用草
()
《中藥大辭典》:酸漿 拼音注音 Suān Jiānɡ 別名 葴、寒漿(《爾雅》),醋漿(《本經》),苦葴、苦蘵、皮弁草(崔豹《古今注》),酸漿草(《爾雅》郭璞注),燈籠草(《唐本草》),苦耽(《嘉
()
《中藥大辭典》:酸不溜 拼音注音 Suān Bu Liū 別名 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出處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 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
()
《中藥大辭典》:碧桃干 拼音注音 Bi Tao Gān 別名 桃梟(《本經》),鬼髑髏(《雷公炮炙論》),桃奴、梟景(《別錄》),干桃(《聖惠方》),氣桃(《草木便方》),陰桃子(《分類草藥性》),桃
()
拼音注音 Chi Shao Yao 別名 木芍葯(崔豹《古今注》),紅芍葯(《聖濟總錄》),赤芍(《藥品化義》),臭牡丹根(《青海藥材》)。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
()
《中藥大辭典》:醋 拼音注音 Cu 別名 苦酒(《傷寒論》),淳酢(《本草經集注》),酰(《別錄》),米醋(《食療本草》)。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以米、麥、高粱或酒、酒槽等
()
《中藥大辭典》:桂竹糖芥 拼音注音 Gui Zhu Tanɡ Jie 別名 打水水花、金盞盞花(《內蒙古中草藥》),希和日-赫其(蒙名)。 出處 《東北藥植志》 來源 為十字花
()
《中藥大辭典》:黃鎖梅根 拼音注音 Huanɡ Suǒ Mei Gēn 別名 鎖梅根、鑽地風(《滇南本草》),鎖地風(《滇南本草》整理本),黃泡刺根(《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紅鎖梅、烏泡(《
()
《中藥大辭典》:金橘根 拼音注音 Jīn Ju Gēn 別名 壽星柑根(《四川中藥志》)。 出處 《閩東本草》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彈的根。 化學成分 含揮
()
《中藥大辭典》:扛板歸 拼音注音 Kanɡ Bǎn Guī 別名 犁頭刺籐(《物理小識》),老虎利(《生草藥性備要》),雷公籐(《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靂木、方勝板、倒金鉤、烙鐵草、
()
《中藥大辭典》:狼尾巴花 拼音注音 Lanɡ Wěi Bɑ Huā 別名 狼尾珍珠菜、狼巴草、紅絲毛、酸溜子(《陝西中草藥》),重穗排草(《中國經濟植物誌》)。 出處 《陝西中
()
《中藥大辭典》:梅花刺根 拼音注音 Mei Huā Ci Gēn 出處 《貴陽民間草藥》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 形態詳"青刺尖"條。 性
()
《中藥大辭典》:牛奶子 拼音注音 Niu Nǎi Zǐ 別名 陽春子(《植物名實圖考》),甜棗、麥粒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半春子、巖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
()
拼音注音 Qiū Mu Guā 別名 木瓜(《滇南本草圖譜》),酸木瓜(《昆明藥植調查報告》),香木瓜、皺皮木瓜(《成都中草藥》)。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秋
()
《中藥大辭典》:碧桃干 拼音注音 Bi Tao Gān 別名 桃梟(《本經》),鬼髑髏(《雷公炮炙論》),桃奴、梟景(《別錄》),干桃(《聖惠方》),氣桃(《草木便方》),陰桃子(《分類草藥性》),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