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

《全國中草藥彙編》:鉛粉 拼音注音 Qiān Fěn 別名 官粉、粉錫 來源 加工品。原料為鉛和醋酸。 生境分佈 廣東。 功能主治 祛濕,消腫敗毒。外用治癰疽惡
()
拼音注音 ān Lǘ Zǐ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菊科植物庵閭的果實。植物形態詳"庵閭"條。冬季采收。 歸經 《綱目》:"入足厥陰經。" 性味 苦辛,溫。 1《
()
拼音注音 ān Lǘ 別名 庵蘆(《本草經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彙編》)。 出處 《本經》 來源
()
拼音注音 Si Ye Qī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湖北金粟蘭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oranthushenryiHemsl.var.hupehensis(Pamp.)K.F.Wu 生境分佈
()
《全國中草藥彙編》:石膽草 拼音注音 Shi Dǎn Cǎo 別名 石花、石蓮花、石荷葉、虎耳還魂草、石蝴蝶、巖指甲、鎮心草、鈕子藥、地蒲團 來源 苦苣苔科石膽草Co
()
拼音注音 Shi Jie Cai 別名 龍骨七、石格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薺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damine tangutorum O.E.Schulz 采收和
()
別名 小六月寒[陝西] 來源 馬鞭草科蕕屬植物西北蕕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以全株入藥。 功能主治 調經活血,祛濕。主治崩漏,白帶,月經不調。 摘錄 《全
()
拼音注音 Yan Hāo 別名 沙漠嘎 來源 菊科差把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 ex Bess.,以嫩枝葉入藥。 生境分佈 東北、內蒙古、山西、西北。 性味
()
拼音注音 Yǔ Lie Xīnɡ Jue 別名 觀音蓮、海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rosorium dilatatum(Bedd.)Sledge〔Pleope
()
拼音注音 Yīnɡ Yu Tenɡ 別名 野葡萄籐、接骨籐、甘古籐、酸古籐、禾黃籐、禾花子籐、貓耳籐、山紅羊、山苦瓜、小平布籐、野桑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
()
拼音注音 Zhōnɡ Hua Bǔ Xue Cǎo 別名 匙葉草、海金花、海蘿蔔 來源 中華補血草Limonium sinense (Girald ) Kuntze [Statice sinensis Girald],以根入藥。
()
拼音注音 Zhōnɡ Hua Duǎn Chanɡ Jue 英文名 Chinese Twin-sorus Fern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物中華短筋蕨
()
拼音注音 ān ( Cǎo Lǘ ) 別名 庵(閭)草、庵 (閭)篙、淹 (閭)、覆(閭)、臭篙、庵蒿 英文名 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
()
《中藥大辭典》:匙葉草 拼音注音 Chi Ye Cǎo 別名 海赤芍、海蘿蔔、海金花、土地榆(《福建中草藥》)。 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白花丹科植物補血草的
()
拼音注音 Chuān Xī Xiǎo Huanɡ Ju 別名 韃新菊 來源 菊科川西小黃菊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Chrysanthemum tatsienense Bur. et Fr
()
拼音注音 Mao Bǐnɡ Duǎn Chanɡ Jue 別名 貫眾 英文名 Widened Twin-sorus Fern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
()
《中藥大辭典》:柳絮 拼音注音 Liǔ Xu 別名 柳實(《本經》),柳子(《別錄》)。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具毛種子。 性味 《本草別說》:"性涼
()
《中國藥典》:苦木 拼音注音 Kǔ Mu 別名 苦皮樹、苦樹皮、苦皮子、苦膽木、趕狗木、熊膽樹、土樗子 英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來源 本品為苦木
()
拼音注音 Hēi Shuo 別名 化血膽 來源 玄參科黑蒴Melasma arvense (Benth.) Hand.-Mazz.,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性味 微苦,涼
()
《中藥大辭典》:藿香 拼音注音 Huo Xiānɡ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廣藿香於6~7月間生長繁茂時采收,海南地區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
()
拼音注音 He Huā 別名 蓮花 來源 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大花蕾。6~7月采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將開發的花,陰乾。 性味 苦、甘,溫。
()
拼音注音 Han Liǔ Ye 別名 河柳、言葉柳、小葉柳(《中國經濟植物誌》)。 出處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 為楊柳科植物旱柳的嫩葉或枝葉。嫩葉(柳芽)春
()
《中藥大辭典》:化血膽 拼音注音 Hua Xue Dǎn 出處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黑蒴的全草。秋、冬采收。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疏林下
()
拼音注音 Gāo Shān Da Jǐ 英文名 mountain Euphorbia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
()
別名 密花樹 來源 紫金牛科鵝骨梢Rapanea neriifolia (Sieb. et Zucc.) Mez,以葉、根皮入藥。 生境分佈 浙江、福建、台灣、江西、中南、西南。 性味 淡,寒。
()
拼音注音 Da Xīn Ju 別名 色爾君木美多(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韃新菊的頭狀花序。8~9月採花,陰乾。 生境分佈 生於高山草地陰
()
拼音注音 Zǐ Nan Ye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紫楠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oebe sheareri(Hemsl.)Gamble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