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

拼音注音 Da Ye Shu Luo Bo 別名 石蘿蔔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紅梗越橘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 ardisioides Hook.f.ex C.B.Clarke 采
()
拼音注音 Da Ye Na Shēn Cǎo 別名 路螞蝗、粘衣草、山螞蝗、野毛豆、羊帶歸、白花餓螞蝗、餓螞蝗、水倒提 英文名 all grass of Lax-flower Tickclover
()
拼音注音 Da Ye Fenɡ Wěi 別名 雙鳳尾、金雞尾(《西藏常用中草藥》),鳳尾草、大葉井口邊草、狼牙草(《陝西草藥》),井口邊草、井邊草(《雲南中草藥選》),雜瑪冬羅瑪切瓦
()
《中藥大辭典》:地白草 拼音注音 Di Bai Cǎo 別名 七星蓮(《植物名實圖考》),天芥菜草、白菜仔、雞痾粘草(《福建民間草藥》),黃瓜草(《廣西中獸醫藥植》),白地黃瓜、狗兒
()
《中藥大辭典》:地瓜籐 拼音注音 Di Guā Tenɡ 別名 地石榴(《滇南本草》),過江龍、土瓜(《草木便方》),野地瓜(《分類草藥性》),地蜈蚣(《天寶本草》),牛馬籐、過石龍(《貴州
()
《中藥大辭典》:地瓜根 拼音注音 Di Guā Gēn 出處 《草木便方》 來源 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 性味 苦澀,涼。 1《滇南本草》:"性涼,味苦澀。" 2《草木便方
()
《中藥大辭典》:地漿 拼音注音 Di Jiānɡ 別名 土漿(陶弘景),地漿水(《會約醫鏡》)。 出處 《本草經集注》 歸經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性味 甘,寒
()
拼音注音 Di Suō Luo 別名 地浮萍、一團雲(《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地錢科植物地錢的全體。全年可采。 生境分佈 生於濕地
()
《中藥大辭典》:地八角 拼音注音 Di Bā Jiǎo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豆科植物地八角的全草。秋季采收,洗淨曬乾備用。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路
()
《中藥大辭典》:冬瓜瓤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Ranɡ 別名 冬瓜練(《藥性論》) 出處 《本草圖經》 來源 為葫蘆種植物冬瓜的果觚。 性味 《藥性論》:"味甘,
()
《中藥大辭典》:冬葵根 拼音注音 Dōnɡ Kui Gēn 別名 葵根(《本草經集注》),土黃耆(《滇南本草》)。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 性
()
《中藥大辭典》:冬瓜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別名 白瓜、水芝((本經)),蔬秬(《廣志》),白冬瓜(《別錄》),地芝(《神仙本草》),濮瓜(孟詵),蔬菰(《群芳譜》),東瓜(《羸涯勝覽》),枕瓜(《中國藥
()
《全國中草藥彙編》:倒水蓮 拼音注音 Dao Shuǐ Lian 別名 金雞尾 來源 毛茛科唐松草屬植物峨眉唐松草Thalictrum omeiense W. T. Wang et S. H. Wang,以全草入
()
《中藥大辭典》:倒扣草 拼音注音 Dǎo Kou Cǎo 別名 牛舌大黃、牛舌頭、魚鱗菜(《嶺南採藥錄》),倒鉤草、倒梗草(《廣州植物誌》),破布粘、白基牛膝、雞骨草(《福建民間草
()
《中藥大辭典》:丁癸草根 拼音注音 Dīnɡ Guǐ Cǎo Gēn 出處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癰疽,療瘡,腳氣浮腫,瘰疬
()
拼音注音 Chanɡ Nian Lan 別名 帶血獨葉一枝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獨花蘭的假鱗莖和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angnienia amoena Chien 采收和儲藏:
()
拼音注音 Chē Qian 別名 罘苜(《詩經》),馬舄(《毛詩傳》),當道(《本經》),陵舄(《列子》),牛舌草(陸璣《詩疏》),車前草、蝦蟆衣(《爾雅》郭璞注),牛遺、勝舄(《別錄》),車輪菜、勝舄
()
《中藥大辭典》:赤小豆花 拼音注音 Chi Xiǎo Dou Huā 別名 腐婢(《本經》)。 出處 《藥性論》 來源 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花。夏季採取。 性味 1
()
《中藥大辭典》:蟶肉 拼音注音 Chēnɡ Rou 別名 蟶腸(《綱目》)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竹蟶科動物縊蟶的肉。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後,剝去外殼,洗淨,鮮用或曬制
()
《中藥大辭典》:蓴 拼音注音 Chun 別名 茆((詩經》),屏風(《楚辭》),鳧葵(《毛詩傳》),虊(《說文》),水葵(陸璣《詩疏》),水芹(《齊民要術》),露葵(《顏氏家訓》),絲蓴(《唐本草》),馬蹄草、
()
拼音注音 Cǎo Wū Ye 英文名 FOLIUM ACONITI KUSNEZOFFII 來源 本品系蒙古族習用藥材。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乾燥葉。夏季葉茂
()
《全國中草藥彙編》:臭靈丹 拼音注音 Chou Linɡ Dān 別名 鹿耳林、大黑藥 來源 菊科臭靈丹屬植物臭靈丹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根或全草入藥。夏秋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 拼音注音 Chǔ Shu Gēn 別名 谷樹子根(《本經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 出處 《分類草藥性》 來源 為桑科植物構樹的嫩根或根皮
()
拼音注音 Chēnɡ Gāo Zhu 別名 油竹、白眉竹、花眉竹 英文名 Punting Pole Bambusa 出處 始載於《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
()
《全國中草藥彙編》:川谷根 別名 尿珠子根、五穀子根、數珠子根、打碗子根、野薏米根 來源 禾本科薏苡屬植物川谷Coix lachrymajobi L.,以根及根狀莖入藥。秋季采收根
()
拼音注音 Chuān Shān Chenɡ Gēn 別名 薔薇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 采收和儲藏:夏、
()
拼音注音 Chui Guǒ Da Suan Jie 出處 據《晶珠本草》記載: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症和騷熱病。原植物果莢同側懸垂是其特徵。《形態比喻》記載:垂果大蒜芥生長在旱灘
()
《中藥大辭典》:匙葉草 拼音注音 Chi Ye Cǎo 別名 海赤芍、海蘿蔔、海金花、土地榆(《福建中草藥》)。 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白花丹科植物補血草的
()
拼音注音 Ci Huanɡ Qin 別名 十大功勞、老鼠刺、刺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 采收和
()
《中藥大辭典》:刺黃柏 拼音注音 Ci Huanɡ Bo 別名 安徽小檗、黃柏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根、莖或樹皮。秋季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