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

別名 辣木通、大見血飛 來源 毛茛科滑葉木通Clematis loureiriana DC. var. subpeltata (Wall.) Hand.-Mazz.,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 性味 辛,溫。
()
《中藥大辭典》:佛肚花 拼音注音 Fo Du Huā 別名 巖白菜,虎皮、小荷草。 出處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曬乾
()
拼音注音 Sān Lenɡ Cǎo 別名 大三方草、三稜馬尾、仙鶴草(《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 來源 為莎草科植物有喙紅苞薹的帶根全草。7~8月采。
()
拼音注音 Ronɡ Shu 別名 細葉榕、成樹、榕樹須 來源 桑科榕屬植物榕樹Ficus microcarpa L. f.,以葉和氣根(榕樹須)入藥。全年可采,曬乾。 性味 葉:微苦、澀,涼
()
別名 酸胖、哈爾馬格、唐古特白刺 來源 蒺藜科白刺屬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實入藥。秋季果實成熟采收,曬乾。 性味 甘、酸,溫。 功能主治
()
《中藥大辭典》:白蘇葉 拼音注音 Bai Sū Ye 別名 荏葉(《別錄》)。 出處 《本草圖經》 來源 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夏、秋採葉,置通風處陰乾。或連嫩莖採取,切
()
《中藥大辭典》:檉柳 拼音注音 Chēnɡ Liǔ 別名 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注),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
()
《中藥大辭典》:倒扣草 拼音注音 Dǎo Kou Cǎo 別名 牛舌大黃、牛舌頭、魚鱗菜(《嶺南採藥錄》),倒鉤草、倒梗草(《廣州植物誌》),破布粘、白基牛膝、雞骨草(《福建民間草
()
《全國中草藥彙編》:大豆黃卷 拼音注音 Da Dou Huanɡ Juǎn 別名 大豆卷 來源 豆科大豆屬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種子發芽後曬乾而得。 炮製 通
()
《中國藥典》:淡豆豉 拼音注音 Dan Dou Chǐ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0.5~0
()
別名 假稻、秕穎草 來源 禾本科秕殼草Leersia oryzoides (L.) Sw. var. japonica Hack,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河北、四川、貴州和華東、華中等地區。 性味 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