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Duō Zu Jue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多足蕨和東北多足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podium vulgare L.;Polypodium virginianum L.〔P.vulgare L
()
別名 白馬肉 來源 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以帶根全草入藥。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 甘、微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殺
()
《全國中草藥彙編》:大丁草 拼音注音 Da Dīnɡ Cǎo 別名 小火草、臁草 來源 為菊科大丁草屬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ria (L.)Sc
()
拼音注音 Duō Lin Lin Mao Jue 別名 芒齒鱗毛蕨 、髯毛鱗毛蕨 英文名 Barbate Wood Fern 出處 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
()
《中國藥典》:地龍 拼音注音 Di Lonɡ 別名 蚯蚓、蛐蟮、曲蟲、土蟺、赤蟲 英文名 PHERETIMA 來源 本品為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
()
別名 大葉麥冬、竹葉茶、糯米草、糯米條、假麥冬 來源 百合科多花沿階草Ophiopogon tonkinensis Rodr.,以塊根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廣西。 性味 甘、微苦,
()
拼音注音 Duō Tou Fēnɡ Lun Cai 別名 風輪菜、漫膽草、小益母草、走馬燈籠草、腳癬草。 出處 《雲南中草藥》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多頭風輪菜的全草。
()
拼音注音 Di Huanɡ 別名 地黃、野地黃、酒壺花、山煙根 英文名 RADIX REHMANNIAE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鮮或干
()
《全國中草藥彙編》:多刺綠絨蒿 拼音注音 Duō Ci Lǜ Ronɡ Hāo 來源 罌粟科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西
()
《中藥大辭典》:地莓子 拼音注音 Di Mei Zǐ 別名 黃帽子、黃刺兒根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黃果懸鉤子的根。春、秋採挖,除去鬚根,洗淨,曬乾
()
《中國藥典》:地骨皮 拼音注音 Di Gǔ Pi 英文名 CORTEX LYCII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乾燥根皮。春
()
《中藥大辭典》:地白草 拼音注音 Di Bai Cǎo 別名 七星蓮(《植物名實圖考》),天芥菜草、白菜仔、雞痾粘草(《福建民間草藥》),黃瓜草(《廣西中獸醫藥植》),白地黃瓜、狗兒
()
《中藥大辭典》:地瓜籐 拼音注音 Di Guā Tenɡ 別名 地石榴(《滇南本草》),過江龍、土瓜(《草木便方》),野地瓜(《分類草藥性》),地蜈蚣(《天寶本草》),牛馬籐、過石龍(《貴州
()
《中藥大辭典》:地筋 拼音注音 Di Jīn 別名 菅根、土筋(《別錄》),黃茅(《綱目》),毛針子草(《貴州草藥》)。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黃茅的根或全草。全
()
《中藥大辭典》:地膚苗 拼音注音 Di Fū Miao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藜科植物地膚的嫩莖葉。 性味 苦,寒。 1《本草圖經》:"葉:苦,寒,無毒。" 2《救荒本草》:"
()
《中國藥典》:地膚子 拼音注音 Di Fū Zǐ 別名 掃帚苗 英文名 FRUCTUS KOCHIAE 來源 本品為藜科植物地膚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
()
拼音注音 Di Mo Shǔ 別名 野芝麻棵、小黑藥、野芝麻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細齒山芝麻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cteres glabriuscula Wall. 采
()
別名 黃刺兒根、黃果懸鉤子 來源 薔薇科地梅子Rubus xanthocarpus Bur. et Franch.,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雲南。 性味 苦,寒
()
《全國中草藥彙編》:地湧金蓮 拼音注音 Di Yǒnɡ Jīn Lian 別名 毛果矮蕉、地金蓮、地湧蓮、地蓮花 來源 芭蕉科象腿蕉屬植物地湧金蓮Ensete lasiocarpum (Fr
()
《中藥大辭典》:地漿 拼音注音 Di Jiānɡ 別名 土漿(陶弘景),地漿水(《會約醫鏡》)。 出處 《本草經集注》 歸經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性味 甘,寒
()
《中藥大辭典》:地氈草 拼音注音 Di Zhān Cǎo 別名 金雀梅、金雀花(《泉州青草藥》),天地花(《泉州本草》),地紅花、小毛氈苔(《福建中草藥》)。 出處 《泉州本草》
()
拼音注音 Di Gān 別名 葫蘆籐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Globulebearing Pothos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地柑的
()
《中國藥典》:地榆 拼音注音 Di Yu 別名 黃瓜香、玉札、山棗子 英文名 RADIX SANGUISORBAE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長葉
()
《全國中草藥彙編》:地不容 別名 山烏龜[雲南]、地烏龜、白地膽、荷葉暗消 來源 為防己科千金籐屬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塊根入藥。四季均可采,以秋
()
《中藥大辭典》:凍綠刺 拼音注音 Donɡ Lǜ Ci 別名 鴨屎樹、野苦楝子、洞皮樹、臭李子、老鶴眼 出處 《湖南藥物誌》 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圓葉鼠李的莖葉、
()
拼音注音 Dōnɡ Kui 別名 冬莧菜、滑滑菜、土黃芪、薺菜粑粑葉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以根、莖、葉及子(冬葵果)入藥。夏秋採挖帶根全草,
()
拼音注音 Dōnɡ Qīnɡ Ye 別名 四季青葉(江蘇)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葉片。 化學成分 葉含兩種抑菌成分,其中之一是原兒茶酸,另含
()
《全國中草藥彙編》:冬瓜子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Zǐ 來源 即冬瓜的乾燥成熟種子。洗淨曬乾(有先用明礬水浸泡1日後再洗淨曬乾者)。 炮製 炒冬瓜子:將冬瓜子篩淨泥
()
《中藥大辭典》:冬葵根 拼音注音 Dōnɡ Kui Gēn 別名 葵根(《本草經集注》),土黃耆(《滇南本草》)。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 性
()
《中藥大辭典》:冬葵子 拼音注音 Dōnɡ Kui Zǐ 別名 葵子(《金匱要略》),葵菜子(《婦人良方》)。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種子。 生境分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