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瘡

《中藥大辭典》:南瓜蒂 拼音注音 Nan Guā Di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瓜蒂。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曬乾。 生境分佈 主產於江蘇、
()
拼音注音 Tonɡ Ye 別名 白桐葉(《本草經集莊》)。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葉。 化學成分 毛泡桐葉含熊果酸,並含糖甙及多酚類
()
《中藥大辭典》:絲瓜皮 拼音注音 Sī Guā Pi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葫蘆種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果皮。夏、秋間,食用絲瓜時,收集削下的果皮,曬乾。 原形態
()
《中藥大辭典》:壁錢幕 拼音注音 Bi Qian Mu 別名 壁繭(《本草拾遺》),白蟢窠(《海上方》),壁錢窠幕、白蛛窠(《綱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兒窠(《溫熱經緯》),壁錢繭(《
()
《中藥大辭典》:白側耳 拼音注音 Bai Ce ěr 別名 白耳菜、叫天雞(《貴州民間方藥集》),光板、金苦板(《浙江中藥資源名錄》),蒼耳七,金錢燈塔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中藥大辭典》:楓香樹根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u Gēn 別名 楓果根、杜東根(《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根。
()
《中藥大辭典》:崗梅葉 拼音注音 Gǎnɡ Mei Ye 出處 《嶺南草藥志》 來源 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的葉。隨時可采。 功能主治 治感冒,跌打損傷,癰毒,疔瘡。
()
《中藥大辭典》:紅孩兒 拼音注音 Honɡ Hai er 別名 石蓮、紅天葵、虎斑海棠、半邊蓮、九齒蓮、紅蓮(《廣西藥植名錄》),巖紅(《雲南中草藥選》)。 出處 《植物名
()
《中藥大辭典》:苦苣 拼音注音 Kǔ Ju 別名 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廣州植物誌》)。 出處 《嘉佑本草》 來源 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
()
《中藥大辭典》:苦蘵果實 拼音注音 Kǔ Zhī Guǒ Shi 出處 《江西民間草藥》 來源 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取。 性味 《扛西民間草藥驗方》
()
《中藥大辭典》:龍眼樹皮 拼音注音 Lonɡ Yǎn Shu Pi 出處 《嶺南採藥錄》 來源 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樹皮的韌皮部。 功能主治 治疳積,疔瘡。 1《嶺南采
()
拼音注音 Mu Fu Ronɡ Huā 別名 芙蓉花(《清異錄》),地芙蓉花(《本草圖經》),拒霜花(《益部方物略記》),七星花(《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水芙蓉、霜降花(《福建中草藥》)。
()
《中藥大辭典》:馬齒 拼音注音 Mǎ Chǐ 別名 馬牙(《本草拾遺》) 出處 《別錄》 來源 馬科動物馬的牙齒。 性味 《綱目》:"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
()
拼音注音 Yu Zān Ye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葉或全草。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玉簪花"條。 性味 《綱目》:"甘辛,寒,有毒。" 功能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