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蘋果 拼音注音 Pinɡ Guǒ 別名 柰(《說文》),頻婆(《廣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飲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 出處 《滇南本草》
()
《中藥大辭典》:小米草 拼音注音 Xiao Mǐ Cǎo 別名 心木涕區蒺(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小米草的全草。7~8月采收。 生境分佈
()
《中藥大辭典》:不灰木 拼音注音 Bu Huī Mu 別名 無灰木(《本草圖經》) 出處 《開寶本草》 來源 為硅酸鹽類礦物角閃石石棉。 原形態 角閃石的一種。為
()
拼音注音 Bai Huā Huī Mao Huai Shu 別名 山豆根 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豆種植物白花灰毛槐樹的根。全年可采。 生境分佈 生灌叢中。分佈四
()
拼音注音 Chēnɡ Gāo Zhu 別名 油竹、白眉竹、花眉竹 英文名 Punting Pole Bambusa 出處 始載於《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
()
《中藥大辭典》:蟶肉 拼音注音 Chēnɡ Rou 別名 蟶腸(《綱目》)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竹蟶科動物縊蟶的肉。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後,剝去外殼,洗淨,鮮用或曬制
()
《全國中草藥彙編》:大山玄參 別名 川玄參、土玄參、元參、安東玄參 來源 玄參科大山玄參Scrophularia kaku densis Franch.,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東北、四川。
()
《中國藥典》:淡豆豉 拼音注音 Dan Dou Chǐ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0.5~0
()
拼音注音 Duǎn Xian Xiao Mǐ Cǎo 來源 玄參科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 Wettst.,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西北、西南地區。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
拼音注音 Gǔ Pai Jue 別名 上樹咳、瓜核草、骨牌草 來源 蕨類水龍骨科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Bedd.)Ching [L. subrostrata (C. Chr.)Ching],以全草入
()
《中藥大辭典》:瓠子 拼音注音 Hu Zǐ 別名 甘瓠(《詩經》),甜瓠(《千金·食治》),淨街棰(《清異錄》),龍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長瓠(《綱目》),扁蒲(《群芳譜》)。 出處 《唐
()
拼音注音 Luǎn Ye Bei Mǔ 別名 有瓜石斛、卜謝恣羅瑪切瓦(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卵葉貝母蘭的全草。7~9月采收。 生境分佈
()
《中藥大辭典》:理石 拼音注音 Lǐ Shi 別名 立制石(《本經》),肌石(《別錄》)。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中的纖維石膏。 原形態 纖維石膏:
()
《中國藥典》:蘆根 拼音注音 Lu Gēn 別名 葦根、蘆頭 英文名 RHIZOMA PHRAGMITIS 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鮮或乾燥根莖
()
別名 白花灰毛槐、山豆根、千層皮 來源 豆科小苦參Sophora glauca Lesch. var. albescens Rehd. et Wils.,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四川、貴州、雲南。 性味 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