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紫茉莉根 拼音注音 Zǐ Mo Li Gēn 別名 入地老鼠、花粉頭(《嶺南採藥錄》),水粉頭(《修訂增補天寶本草》),粉子頭、胭脂花頭(《四川中藥志》)。 出處
()
拼音注音 Wan Nian Qīnɡ Gēn 別名 開口劍、斬蛇劍(《植物名實圖考》),牛尾七、沖天七(《草木便方》),白河車(《江蘇植藥志》),竹根七(《陝西藥植調查》),鐵扁擔(《江西草藥
()
拼音注音 Yi Duǒ Yun Ye 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海桐花科植物光葉海桐的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山枝仁"條。 性味 甘
()
拼音注音 Huanɡ Shan Tenɡ Gēn 別名 熊柳根(《福建民間草藥》),鐵包金、土黃耆(《閩東本草》)。 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兒茶的根。
()
《中藥大辭典》:黃籐 拼音注音 Huanɡ Tenɡ 別名 土黃連(《南寧市藥物誌》),籐黃連(《廣西中藥志》),黃連籐(《中國藥植圖鑒》),伸筋蘑、山大王(《廣西藥植名錄》),大黃籐(廣西
()
《中藥大辭典》:黃蜀葵根 拼音注音 Huanɡ Shǔ Kui Gēn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的根。秋季採挖。 化學成分 含粘液質約16%,系由阿拉伯聚糖
()
《中藥大辭典》:黃荊葉 拼音注音 Huanɡ Jīnɡ Ye 別名 蚊枝葉(《生草藥性備要》),白背葉(《嶺南採藥錄》),姜荊葉(《湖南藥物誌》),埔姜葉(《廣東中藥》),姜子葉(《農村常用草
()
《中藥大辭典》:薅田藨根 拼音注音 Hāo Tian Pāo Gēn 別名 茅莓根(《福建中草藥》)。 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茅莓的根。 化學成分
()
《中藥大辭典》:花錨 拼音注音 Huā Mao 別名 希赫日-地格達(蒙名) 出處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 為龍膽科植物花錨的全草。夏秋采收,陰乾。 生境分佈 生於
()
拼音注音 Honɡ Hēi er Wan 別名 一點血、巖丸子、鴛鴦七、紅白二丸(《神衣架中草藥》)。 出處 《神農架中草藥》 來源 為秋海棠科植物中華秋海棠的根莖
()
《中藥大辭典》:旱芹 拼音注音 Han Qin 別名 芹菜(《別錄》),和蘭鴨兒芹(《中國植物圖鑒》),香芹、蒲芹(《本草推陳》),藥芹(《中國藥植圖鑒》),野芹(《上海常用中草藥》)。
()
《中藥大辭典》:孩兒草 拼音注音 Hai er Cǎo 別名 藍色草(《廣州植物誌》),明萼草(《種子植物名稱》),由曱草、黃蜂草(《廣東中藥》Ⅱ),積藥草、土夏枯草(廣州空軍《常用中
()
《中藥大辭典》:栝樓 拼音注音 Guā Lou 別名 果裸(《詩經》),王菩(《呂氏春秋》),地樓(《本經》),澤巨、澤冶(《吳普本草》),王白(《廣雅》),天瓜(《爾雅》郭璞注),萯(《穆天子傳》郭
()
拼音注音 Gua Lan 別名 折鶴蘭(《中國植物圖鑒》),吊蘭(《種子植物名稱》),匍匐蘭(《福建民間草藥》),樹蕉瓜(《文山中草藥》)。 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為百合
()
《中藥大辭典》:九龍根 拼音注音 Jiǔ Lonɡ Gēn 別名 龍鬚籐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九龍籐根(《廣西中草藥》)。 出處 《爐川本草》 來源 為豆科植物龍鬚籐
()
《中藥大辭典》:九牛造 拼音注音 Jiǔ Niu Zao 別名 五朵雲、九牛七、翻天印(《陝西中草藥》),震天雷(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廣西中草藥》 來源 為
()
《中藥大辭典》:卷絲苦苣苔 拼音注音 Juǎn Sī Kǔ Ju Tai 別名 渣加哈梧(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苦苣苔科植物卷絲珊瑚苣苔的全草。7~8月采
()
《中藥大辭典》:鋪地黍根 拼音注音 Pū Di Shǔ Gēn 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鋪地黍的根莖及根。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 微甘苦,平。
()
《中藥大辭典》:糯米籐 拼音注音 Nuo Mǐ Tenɡ 別名 捆仙繩(《天寶本草》),糯米菜(《峨嵋藥植》),糯米草、米漿籐(《貴州民間方藥集》),生扯攏、筲箕籐(《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
《中藥大辭典》:麥門冬 拼音注音 Mai Men Dōnɡ 別名 麥冬(《藥品化義》)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沿階草的塊根。商品大多為栽培品。浙江於栽培後
()
《中藥大辭典》:蒙古山蘿蔔 拼音注音 Měnɡ Gǔ Shān Luo Bo 出處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 為川續斷科植物蒙古山蘿蔔的花。夏季采搞,陰乾。 生境分佈 生於
()
《中藥大辭典》:曼陀茄根 拼音注音 Man Tuo Qie Gēn 出處 《雲南中草藥》 來源 為茄科植物曼陀茄的根。夏季採集,洗淨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高山向陽坡地
()
《中藥大辭典》:落霜紅根 拼音注音 Luo Shuānɡ Honɡ Gēn 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冬青科植物落霜紅的根。 性味 甘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
()
《中藥大辭典》:羅布麻 拼音注音 Luo Bu Ma 別名 吉吉麻(《江蘇植藥志》),澤漆麻、缸花草、野茶(《陝西中草藥》),羅布歡的爾(維名)。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
《中藥大辭典》:苦蕎頭 拼音注音 Kǔ Qiao Tou 別名 蕎葉七(《陝西草藥》)。 出處 《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為蓼科植物苦養麥的根及根莖。8~10月采收。
()
拼音注音 Kǔ Yāo 別名 鉤夭(《爾雅》),苦板(《綱目》),輪薊(《蘇南種子植物》),狹葉薊、牛刺犁、小樣刺米草(《湖南藥物誌》),小薊(《廣西中草藥》)。 出處 《本草經集注》
()
《中藥大辭典》:金背枇杷花 拼音注音 Jīn Bei Pi Pa Huā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為杜鵑花科植物隴蜀杜鵑的花。5~6月採摘,曬乾。 性味 甘苦,平。 功
()
《中藥大辭典》:酒 拼音注音 Jiǔ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米、麥、黍、高梁等和曲釀成的一種飲料。 毒性 1急性中毒:輕者不過興奮及嘔吐,不需特殊治療。重者陷
()
拼音注音 Ju Sān Qī 別名 土三七(《滇南本草》),金不換(《秘方集驗》),紫三七(《南京民間藥草》),血當歸、血三七、血七、血格答(《貴州民間方藥集》),水三七(《河北藥材》),紫
()
《中藥大辭典》:杞花葉 拼音注音 Ji Huā Ye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杞花的葉或莖葉。 化學成分 葉含黃酮類、鞣質和沒食子酸。 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