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Cu Lin Zi 別名 紅檬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光葉石楠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otinia glabra(Thunb.)Maxim.[Crataegus glabr Thunb.]
()
《中藥大辭典》:鴉片 拼音注音 Yā Pian 別名 底野迦(《唐本草》),阿片、阿芙蓉(《綱目》),亞片(《隨息居飲食譜》)。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罌粟果實中
()
拼音注音 Yanɡ Shǐ Guǒ 別名 十年果、麻栗、山蒲桃、野冬青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烏墨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zygium cunini (L.) Skeels
()
《中國藥典》:烏梅 拼音注音 Wū Mei 別名 酸梅、黃仔、合漢梅、乾枝梅 英文名 FRUCTUS MUME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h.)Sieb .et Zucc. 的
()
《中藥大辭典》:棠梨 拼音注音 Tanɡ Li 別名 杜、甘棠(《詩經》),杜梨(陸璣《詩疏》),杜棠(《爾雅》郭璞注),野梨(《綱目》),土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出處 《綱目》
()
《中藥大辭典》:石榴根 拼音注音 Shi Liu Gēn 別名 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綱目》)。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根皮。秋季採挖,忌
()
《中藥大辭典》:柿餅 拼音注音 Shi Bǐnɡ 別名 干柿(《日華子本草》),柿花(《綱目》),柿干(《本草備要》)。 出處 《日用本草》 來源 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經加工而
()
拼音注音 Shān Shěn Zǐ 別名 豆棯干(《廣西中藥志》)。 出處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果實。秋季採取成熟的果實,曬乾。 生境分佈
()
來源 使君子科絨毛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以果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西藏。 性味 苦、澀,溫。 功能主治 澀腸,斂肺,降氣。用於
()
《中藥大辭典》:白堊 拼音注音 Bai e 別名 白塗(《說文》),白善土(《別錄》),白土子(《本草衍義》),畫粉(《綱目》)。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沉積岩類岩石白堊的塊狀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花 拼音注音 Bai Shi Liu Huā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時,摘下曬乾。 生境分佈
()
拼音注音 Ci Tanɡ 別名 刺蜜 來源 豆科駱駝刺屬植物駱駝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的分泌糖粒,其種子也入藥。夏季將布或紙鋪地下,用棍敲打,使糖粒落下即成;秋
()
《中藥大辭典》:椿白皮 拼音注音 Chūn Bai Pi 別名 香椿皮(《經驗方》),春顛皮(《分類草藥性》)。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
()
《中藥大辭典》:樗白皮 拼音注音 Chū Bai Pi 別名 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陝西中藥志》)。 出處 《藥性論》 來源 為苦木科植物臭
()
《中藥大辭典》:赤地榆 拼音注音 Chi Di Yu 別名 隔山消(《昆明藥植調查報告》),紫地榆(《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牻牛兒苗科植物
()
《中國藥典》:赤石脂 拼音注音 Chi Shi Zhī 英文名 HALLOYSITUM RUBRUM 來源 本品為硅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石族多水高嶺石,主含含水硅酸鋁 〔Al4(Si4O10)(OH)8.4H2O]
()
《中藥大辭典》:白堊 拼音注音 Bai e 別名 白塗(《說文》),白善土(《別錄》),白土子(《本草衍義》),畫粉(《綱目》)。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沉積岩類岩石白堊的塊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