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榿木枝梢 拼音注音 Qī Mu Zhī Shāo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樺木科植物榿木的嫩枝葉。 性味 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涼,味苦澀
()
拼音注音 Zhū Mao Cǎo 別名 善雞尾草、小鳳尾草(《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峨嵋藥植》 來源 為鳳尾蕨科植物狹葉鳳尾蕨的根或莖葉。全年可采。 生境
()
《中藥大辭典》:野茶子 拼音注音 Yě Cha Zǐ 出處 《四川滯洪藥志》 來源 為山茶科植物鈍葉柃的果實。 生境分佈 生於低山區的林中。分佈湖北、湖南、貴州
()
《中藥大辭典》:小血光籐 拼音注音 Xiǎo Xue Guānɡ Tenɡ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馬錢科植物狹葉蓬萊葛的籐莖。 生境分佈 生於中山地區的半陰處
()
《中藥大辭典》:喜馬拉雅米口袋 拼音注音 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 別名 傑巴區土(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豆科植物異葉米口袋的帶根
()
《中藥大辭典》:烏豆根 拼音注音 Wū Dou Gēn 別名 山豆根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豆科植物西南槐樹的根。全年可采。 生境分佈 生山坡林下、
()
《中藥大辭典》:水翁葉 拼音注音 Shuǐ Wēnɡ Ye 出處 《嶺南採藥錄》 來源 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葉片。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水翁花"條。 化學成分 含黃
()
拼音注音 Bai Sān Qī Gēn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 性味 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 理氣,收澀,消腫。治痢疾,腹瀉,喉炎,勞傷,跌
()
《中藥大辭典》:白屈菜根 拼音注音 Bai Qū Cai Gēn 別名 小人血七(《陝西中草藥》)。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根。夏季採挖,陰乾用。
()
《中藥大辭典》:地核桃 拼音注音 Di He Tɑo 別名 山核桃、箭頭草、匙頭菜(《貴州民間方藥集》),銀地匙、白毛葉地丁草(《泉州本草》),地丁子(《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
《全國中草藥彙編》:紅藥子 拼音注音 Honɡ Yao Zǐ 別名 紅要子、白藥子[西北]、金蕎仁 來源 為蓼科翼蓼屬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et Diels,以
()
《中藥大辭典》:胡豆草 拼音注音 Hu Dou Cǎo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無柄黃芩的全草。 原形態 直立草本。莖四方形,紫色,高25~35厘米。葉對
()
《中藥大辭典》:黃水藨葉 拼音注音 Huanɡ Shuǐ Pāo Ye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山泡刺籐的葉。 生境分佈 生於山溝、林緣、路邊,分佈陝
()
《中藥大辭典》:毛冬青葉 拼音注音 Mao Dōnɡ Qīnɡ Ye 出處 《廣西中草藥》 來源 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葉片,全年可采。 性味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平,
()
拼音注音 Zǐ Jīnɡ Yā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的果實或花。 生境分佈 生長山坡叢林中。分佈四川、湖北、陝西等地。 原形態
()